1.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使我们从中看到沙皇统治下的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2.精彩片段赏析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 (教学重点)
师: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凡卡的生活连狗都不如?
生:第8自然段写出了凡卡学徒生活中受到的虐待和悲惨遭遇。
师:具体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的?
生:我找到了一系列的动词:“揪、拖、揍、戳”。从这些动词中我感受到了老板和老板娘简直没有人性,用那么粗鲁、野蛮的动作殴打一个九岁的孩子。
师:还有谁也欺负凡卡?他们和老板是什么关系?他们和凡卡是什么关系?
生:还有伙计们,他们的地位和凡卡是平等的,连他们也捉弄凡卡,凡卡的遭遇真凄惨。
师:说得好。凡卡身体上挨打,吃的、穿的、睡的方面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生:凡卡吃不饱。我是从第8自然段“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中看出来的。特别是“吃的呢,简直没有”这句话,更能突出凡卡的遭遇。
生:凡卡睡不好。第8自然段中写“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只好摇那个摇篮”。凡卡睡的不是床,而是过道,只要孩子一哭,他就得摇摇篮,根本没法睡觉。
生:凡卡穿不暖。第10自然段中写“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凡卡没鞋穿,衣服也不会多的。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年仅九岁的凡卡怎么受得了这样的折磨,可是他孤立无援,唯一能解救他逃离苦海的只有爷爷。他写给爷爷的信中字字都传递着悲哀,多么令人心痛。他是怎样哀求爷爷的?
生:“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我就要死了!……”这些句子就是凡卡发自内心的乞求,他希望爷爷快点带他离开这里。以致后来说爷爷让他搓烟叶、擦皮鞋、放羊,他都心甘情愿。
师:这是凡卡发自内心的呼唤,可怜的孩子,他一刻不停地在心底强烈地呼喊,爷爷快来把“我”带走吧!这里的省略号恰似他的滴滴眼泪。如果爷爷听到他的呼唤,内心是何种感受呢?现在你就是凡卡,通过朗读表达你对爷爷的倾诉和呼唤吧!朗读第8自然段,注意要读出你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指生读,其他同学点评。)
赏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篇幅较长,结构复杂,为了让学生抓住重点,体会课文的情感主线,教者应抓住课文第8自然段的内容,锁定重点词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凡卡受到的虐待。
教者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很自然地就把重点锁定在了课文的第8自然段以及其中关于凡卡挨打的语句,在此基础上,教者要引导学生找出凡卡吃的、穿的、睡的方面的语句,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和当时的情境氛围中,从而让学生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上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深深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内心的痛苦,又增强了悲剧感人的力量。
◆回忆快乐,苦乐相衬 (教学难点)
师:用小标题概括凡卡回忆了乡下爷爷的几件事?
生:爷爷守夜、砍圣诞树。
师:默读这两部分内容,说说当时的环境和人物的心情。
生:在回忆爷爷守夜的段落中,从“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体会到当时爷爷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地位低下。
生:在回忆砍圣诞树的段落中,我从“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冻僵的小凡卡”“披着浓霜”中体会到当时的环境也很冷,这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凡卡回忆起来却觉得非常快乐、美好。
师:在写这两件事的时候,作者还用很多的笔墨描写了景色,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色?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乡村雪夜的美景。宁静、柔美、祥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体现出凡卡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和向往。
师:这些内容都是穿插在凡卡写信的内容之中,你们认为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写这些内容可以突出凡卡在乡村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所以他非常想爷爷,想让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生活。可是你们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就如他描述的那般快乐吗?寒冷的雪夜里,天气干冷干冷的,不能在家里睡觉,还要敲着梆子在主人家的别墅周围走来走去,冷了,只有耸耸肩膀,缩在一旁。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冻得爷俩吭吭地咳,实在受不住了就抽一袋烟,既冷又累。
生: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并不快乐,生活也非常悲惨。
师:可是凡卡为什么认为乡村的生活那样快乐呢?
生:如此的生活他都觉得非常美好、快乐,这样写突出他在城市当学徒的生活的悲惨。
师:说得好。作者就是想用乡下生活的快乐和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方法就叫反衬。“苦”“乐”相衬,让人深深体会到凡卡内心的“痛”。这样的写法我们可以用到习作中去,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赏析:采用对比、反衬的写法,突出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教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凡卡回忆的两件事,体会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反衬的是“苦”,以“乐”相衬,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凡卡无论在乡下还是在城里都没有好日子过;无论到了哪里他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教者把凡卡乡村的贫穷、无奈和城里的悲惨、孤独生活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更加看清了凡卡的悲惨命运,从而更加痛恨当时的社会制度,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