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2.精彩片段赏析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做了批注。此刻,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读后我感到很伤心,很可惜……
师:好!你既读出了句子,又谈了自己的感受,就这样谈。
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我很感动,我们要学习郝副营长那种英勇、舍己为人的精神。(师板书:英勇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
生:比喻情况十分危急。
生: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呢?
生:指的是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急时刻。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的感受。
生:伤心。
师:请你来读,把这种伤心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声音低沉。)
生:感动。
师:为什么感动?
生:我想象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星火光,虽然很小很小,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是郝副营长点燃的那本书啊!多让人感动啊!
师:是啊!请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吧!
(生读,充满感情的。)
生:敬佩。
师:不用说理由了,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同学们吧!
(生充满激情、声音响亮地读。)
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读。)
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课件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不同,您把“他”改成了“你”,感觉好像不一样了。
生:我感到这样感情更强烈了。
生:我感到这样就像在跟郝副营长面对面地说话一样,很感动,也很亲切。
师:体会得真好,就让我们一起向这位可敬的战士倾诉吧!
(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
生:“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
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还找到了这段话?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
生: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
(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生:希望。
生:向往。
生:梦想。
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未来)
生:他会想:我们一定能打赢这次战斗!
生:他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
(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