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生于北京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24年赴英任伦敦大学讲师,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文学成就:作品大多取材于下层居民的生活,尤其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进行文学创作。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名言佳句: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2.精彩片段赏析
师: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画出描写热闹场面的句子。然后小组交流。
生:我喜欢第7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除夕大家都做年菜,穿漂亮的衣服,还放鞭炮。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师:说得真好!你们明白什么是“守岁”吗?好,你说说看。
生:“守岁”就是除夕的晚上,出门在外的人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看联欢晚会,等着新一年的到来。
生:守岁则是为了给长辈延寿。
师:你们说得真有趣。老师告诉你们,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自己的父母延寿。你真了不起,连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都了解得这么清楚。
生:我也喜欢描写除夕的这个自然段,我来补充一下。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出门在外的人都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很热闹。
生: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我觉得很热闹。
师:看来除夕要做的事情可真多,除夕的夜晚可真热闹。谁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下?
(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太好,句子读得不流利,没有读出除夕的热闹,而且读得太快。我想读一读。
生:我觉得读得还可以,但是他读得不够热闹。
师:老师认为这位同学读得挺流利的,但没读出感情。你们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生:我觉得团圆饭应该读得很好吃,叫人很想吃才行。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很喜欢新衣服的感情。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酒肉飘香的感情,因为过年了,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师:你会读了吗?就像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读,你们自己试试吧。
(指名有声有色地读课文。)
赏析:《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朴素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温馨和美好。本片段通过师生之间的读书交流,使学生已经不单纯去评价别人读书的好坏,而是伴随着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把评价与交流阅读体会结合起来,在阅读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突出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悟文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