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见鬼》|冯梦龙|踉跄
【《活见鬼》】
《活见鬼》是《古今谭概》其中一篇。《古今谭概》又名《古今笑史》、《古今笑》、《谈概》,是明朝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写的笔记小说。内容大多是历代的典故,如著名的“州官放火”。
本书是一部笑话集,也是一部幽默小品集,共分36部。作者冯梦龙从历代正史及野史笔记中搜集了大量可笑和有趣的故事,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及各种怪态、病态,既可使读者消遣自娱,也可以益智自警,是一部很具启发意义的读物。这些故事传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可笑可乐,往往诙谐中带着机智,幽默中不乏哲理,而且多数故事都有事实依据。李渔为此书作序,称“述而不作,仍古史也”。
现代汉语中的活见鬼一词就来自于作品集中的《活见鬼》。活见鬼,比喻事情离奇古怪,不可理解。作感叹词用,表示嘲弄、怀疑和惊诧。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明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书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此外还有《新列国志》、《智囊》等,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在文学上,他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他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在思想上,冯梦龙受李卓吾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
他生下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等。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在这一年的前后,有许多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如凌濛初、阮大钺、等等,在战乱中死去。一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在清兵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
【踉跄】
踉跄,指走路不稳,也作蹡踉。也作踉蹡。踉踉跄跄。踉:跳跃。跄:形容行走合乎礼节。出自韩愈《赠张籍》“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
近义词:趔趄、跌跌撞撞、晃晃悠悠、摇摇晃晃。
例句:1、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施耐庵《水浒传》
2、 少顷,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渐趋集,约略检点,三停里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丧失一半;正在垂头丧气,忽见一人踉跄奔入,……——蔡东藩 《清史演义》
综合拓展:
【好剧推荐】
《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是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豫剧,1953年河南省歌剧团以豫剧形式首演于河南开封。田川、杨兰春根据自己的同名歌剧改写。叙抗日战争时期民兵英雄刘二黑,与同村少女子小芹相爱,遭到迷信思想严重的双方父母反对的故事。
豫剧《小二黑结婚》在现代题材戏曲化方面,取得了成就。舞台动作在生活的基础上借鉴戏曲程式,予以夸张,舞蹈化。为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保留剧目。柳兰芳饰演的小芹深受欢迎,清凌凌的水来等豫剧唱段,至今广为流传。
《破除迷信》
《破除迷信》是根据章风短篇小说《二十四夜》改编,由王冰导演,胡晓光、今欣、王心刚主演,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影片。大跃进中,一钟表材料制造厂的青年技术员陈志高等三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后终于试制成功钟表主要元件——宝石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