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解读|刘向|《新序》

“叶公好龙”解读】

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叶公好龙》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近义词: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等。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副、表里如一等。

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把含义用反,下面的例句就是使用错误: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刘向】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刘交。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新序》

《新序》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原三十卷,今存十卷。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

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完全是汉代的故事。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广常人世认为虽然这些卷的标题中有“杂”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范例藉以说明一个好的政府的基本因素。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不应动摇自己告诫和谴责残暴或愚蠢的国君的职责的建议。

《新序》中的许多章节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特别是有了虚构的成分。这说明,《新序》已经具备了小说的某些因素。

 

 

 

 

 

 

综合拓展:

关于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出自明朝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