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2
拔河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我们来到操场上,看见一条大粗绳压在操场当中的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谁能把绳子当中的红布条拉过靠自己一头的白线,谁就赢了。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两队,同学们有的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有的把脚底下的地面打扫干净,怕脚底打滑影响全队的成绩。
“预备!”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抓起了绳子,脚蹬着脚,一个挨着一个。
“嘟——”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双方互不相让,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只见在我对面的同学咬紧牙关,似乎连“咯咯”的咬牙声都能听到。他的脸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落,他却毫不在乎。他的脚在地上拼命地蹬,哪怕是一厘米、一毫米他也要争取。可是绳子似乎不听他的使唤,偏要跟他作对。红布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那边移,弄得人心七上八下。啦啦队也在拼命地为我们加油。
渐渐地,渐渐地,绳子向对方移动,任我们怎么使劲也拉不过来了,我们输了。
交换场地再战。这次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不能用蛮力各顾各的,要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由汪强喊号子,按照我们的计划,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
对方不服,要求再战,老师说:“这项运动,体力消耗很大,不能再战了,过几天你们再比吧。”
经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总评】读完本文后,我们仿佛也在拔河比赛的现场,在鼓励,在呐喊,在拼搏。为什么呢?首先是小作者抓住了活动的紧张曲折,使比赛扣人心弦;其次抓住了细节描写,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老师走进教室给我们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我最喜欢做科学小实验,妈妈说我是个“小科学迷”。在科技月活动中,老师告诉我们:“过几天,我们要做一次有趣的实验。”一听“实验”,我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老师,什么实验呀?”“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了。”老师笑眯眯地说。我怀着急切的心情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首先,老师在玻璃缸中放入清水,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个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只见老师又用滴管吸满盐酸,注入水中。几分钟过去了,鸡蛋仍沉在水底,一动也不动。我很纳闷:怎么没动呀?老师让我们挨个走近仔细观察,只见在蛋壳的周围出现了无数小气泡,像裹了一层薄膜似的,而且气泡越来越大。过了一会儿,鸡蛋动了,离开了缸底,摆了摆肥胖的身躯,渐渐地浮上来了。(那天,老师走进教室做实验,首先让两个女同学打来清水,放进玻璃缸里,接着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入水中。有几个同学说看不见,老师把玻璃缸摆高了。
老师说接下来放盐酸,盐酸烧手可厉害了,要小心。然后老师用那个滴管吸入盐酸放入玻璃缸中。大家瞪大眼,紧盯着,看鸡蛋有什么变化。不大一会儿,鸡蛋动了动,最后还迅速地浮了起来。)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喊着:“浮上来了,浮上来了!”我想:科学小实验多有趣啊!
在一阵欢笑过后,善于动脑筋的张明同学站起来,问:“老师,鸡蛋能浮起来,那么鸭蛋呢?”老师笑了笑,亲切(慢条斯理)地回答:“试一试就知道了。”老师像魔术师一样,从小袋里掏出一个鸭蛋来,举得高高的,对大家说,“看清楚,青壳的,是什么蛋?”“鸭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在另一个玻璃缸中注满了自来水,取出一个鸭蛋,小心翼翼地将鸭蛋放入清水中。)老师照样将盐酸滴入水中,这个圆头圆脑的“小家伙”照样摇摇摆摆地浮了起来。(老师将实验照样一步步地做了一遍。这时,老师在水中滴入了同样多的盐酸,过了一会儿,鸭蛋果然浮起来了。)教室里又是一阵欢笑声。
在欢笑声中,我思考着:这是为什么呢?盐酸和浮力有什么关系呢?其中的道理我还说不清楚。但是我知道了科学是有趣的,甚至是奇妙的,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总评】修改后的作文,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围绕“有趣”一词展开描写,具体记叙了老师做实验的过程,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详细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