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拓展:
【关于爱的句子】
1.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2.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3.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4.童稚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爱。”成熟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
5.爱情是一种宗教。
【好书推荐】
《爱的教育》
1.作品梗概:《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也称《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根据他的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推荐理由: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能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可以说,这是一本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学习范本。
二、类文拓展:
(一)顺便的爱,最好的爱
那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一一应对。
每一位来访者,嘘寒问暖,嘱咐她安心养病。她应对。知道大家都很忙,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她感觉抱歉。目光在来者中逡巡,她看到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垂着双手,有些羞涩地站着。
她想起来,来医院那天,下车时,女孩正好从车旁经过。虽然女孩双手空空地来看她,还是很温暖,轻轻掠过她的心。
女孩是她赞助的一名贫困女生。那时候,她刚开了一家美容院,女孩的资料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父母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一对一的赞助方式,是每年付出1200元钱。她有些怜惜女孩,决定赞助她。可在给女孩送钱的过程中,她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女孩常常迟到。原来,女孩和奶奶住在郊区的一间地下室,离学校距离远不说,地下室里阴暗潮湿。她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套住房。房子很小,一室一厅,是当年和爱人刚来这个城市时买的。后来,他们搬进海边的别墅,嫌出租麻烦,小房子就一直空着。她当即决定,让女孩和她奶奶搬进这套小房子里。
一年1200元钱的赞助费,对她来说不过一件衣服、一顿饭钱而已。让出房子,既方便了女孩,房子又有人照顾,一举两得。可作为一名商人,她懂得,任何行为都可能蕴含商机。她与电视台的朋友一起策划,于是人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幕。
女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抖;女孩和奶奶搬进新房子,欣喜无比;女孩接过她手中的钱,流下感动的泪水;她和女孩母女一样促膝交谈……
节目录制得很成功。播放后,许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流下眼泪。很长一段时间,美容院的生意额直线上涨。爱心也能创造价值,她心里暗暗叫好。
如今,她很想对女孩说点什么,比如,问问成绩,或者生活得怎样,可女孩被挤在一群人后面,像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她也就闭了嘴。朋友们走了,女孩也走了,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她没有想到,第二天清早,她刚起床,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她没有开口,女孩先笑了,说:“阿姨,喝口粥。”打开保温桶,一股清香溢出来:白米,红豆,大枣,莲子……八宝粥袅袅冒着热气,她的肚子在那一刻咕咕叫起来。
每天早上女孩都来送粥,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早上,爱人要照顾儿子,又要送儿子去幼儿园,忙得不可开交。女孩的参与,直接帮他们家解决了一大难题。可她隐隐不安:学生时间紧张,她耽误女孩太多时间了吧?女孩却安慰她:“阿姨,不碍事的,医院在家和学校之间,我顺路。我也要吃早餐,给您送来,只是顺便而已……”
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来看望她的朋友越来越小,她不抱怨,只是心里滋生了越来越多的寂寞。但是女孩,不离不弃,每天早上准时到来,拎着香喷喷的八宝粥。她问:“你奶奶好吧?”女孩点点头。她问:“期中考试考完了?考得怎么样?”女孩脸上飞过一抹红晕,说:“别的科还行,就是英语,不太理想。”她有些着急,说:“抓紧时间补补呀!”女孩点点头,脸更红了。
她的身体恢复得挺好,那天她醒得早,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穿衣下床,信步走出来。再过两天就要出院了,她想去女孩那里看看。路程不远,10分钟就到。抬手准备敲门,她笑了,这是自己的房子,自己有钥匙。把钥匙插入锁眼,门开。女孩在餐桌前,见了她,“呀”一声,赶紧站起来。
走进来,四下环顾:屋子有些乱,被子在床上没有整理;小小的餐桌上,半个馒头,一碟咸菜,旁边还摊开一本英语书。女孩在边吃边学。她问:“奶奶呢?”女孩说:“奶奶身体不太好,被叔叔接回老家了。”她诧异地看着女孩,走进厨房。厨房里,砂锅在火上“咕咕”响着,打开盖子,她一眼看出来,半砂锅的八宝粥,不多半口,正是每天送给她的数量。
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在心里溢开。转过身,看看这个14岁大的女孩,想起女孩的话:阿姨,我只是顺便而已。她的眼睛慢慢湿润了。曾经,她把最“随便”的事,做得最不“随便”;而女孩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把最不“随便”的责任,“顺便”承担下来,却让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
惭愧在心里席卷而来。拥住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她的心。
(二)转角遇到爱
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楼、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6楼的老人,现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
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的家具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不着急啊。
这是发生在我所居住的杭州城的故事,这幢老式居民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附近居民楼里的老人们艳羡不已,不过,别急啊,据说,政府已经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
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
(三)青虫之爱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
女友说,听我慢慢道来。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现在,一条虫子近在咫尺。我的女儿用手指抚摸着它,好像那是一块冷冷的斑斓宝石。我的脑海迅速地搅动着。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我抱着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巳被黏黏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
茉莉
深秋极其短促的黄昏时分,夜色萧萧而下,女医生急着下班,门诊却转来了病人,是一位患白内障的老人,正由老妻搀扶着走来。
女医生只草草问了几句,便开出住院通知单,起身说:“你跟我去病房。”并交代老太太,“到那边去交费。”
老太太却不动,只微笑侧头,指指自己的耳朵。老人静静地开口:“医生,还是我和她一起去交费吧。我妻子,她听不见。”
女医生错愕地抬头,猛然看见:老人一丝不苟的白发下,面容安详儒雅,瞳孔却灰蒙蒙的,黯淡无光,仿佛被废弃的矿坑。他的眼睛已经死了。
他是盲的,而她,是聋的?
乍看上去,他们竟如此平常,老人泰然闭目养神,老太太就无声地忙前忙后,一脸谦和的笑。午后,老太太坐在床沿上,一瓣瓣地剥开橘子,细细撕去盘络,轻轻递过去,老人总是适时地张开嘴接过。老太太目不转睛地看着老人咀嚼与吞咽,微笑着,自己也吃一瓣,再将下一瓣橘子送到老伴儿的嘴边。
他不能看,她不能听,要怎样才能沟通交流,接下命运无穷的招数?一个巨大的谜团,由四只苍老的手拥满。女医生悟不透,终于有一次耐不住地问起,老人无光的眼中透出微微笑意:“以后你会明白的。”
那以后,却也来得太过迅猛,以至于无从反应。一天,她看见老太太提着水瓶从水房蹒跚而出,刚想上前帮忙,却已有爆炸声,惊天动地,代替了她不被听见的呼喊。老太太扑倒——却仍努力地、艰难地用手摇晃着、比划着。
没人懂得手语,却没人不懂得他的心意。
女医生默默脱下白大褂,将纤纤素手在水龙头下洗了又洗,她要冲掉所有医院的气息,然后静静走向老人,坐在老太太惯坐的位置上,轻轻地,剥开橘子。橘瓣递到老人唇边的瞬间,他开了口:“她,我的妻子,怎么样了?要不要紧?”
40年前,他便走上黑暗的不归路。那年攻关小组里几昼夜不眠不休后,眼前忽地一片血红,随即死一般漆黑。
再醒来已在绷带背后,他没有通知乡下的父母,又独自躺在漆黑的小屋里,从不知黑暗的重量会这般地以万钧之势压下。22岁的大男孩终于哭了。
忽然泛来淡淡茉莉花香,一双女性的手,正隔着纱布,轻轻地为他拭泪。他不禁动容,哑声问:“你是谁?”
一无回音,却有什么软软的凉凉的东西抵着他的嘴唇,他惊疑地、机械地张开嘴,一瓣染着茉莉花香的橘子甘甜地喂到他嘴里......
整整7天,没有声音,没有光,却有茉莉橘子日复一日,滋润他干枯的喉咙,这是黑暗国度里唯一的安慰与期待。只是,她为什从来不对他说一句话呢?绷带拆除的刹那,他的双目渴望地四处张望,喧哗的人群里却要到哪里才能觅到那一瓣清甜的茉莉橘子?
却在无意间,他握到了她的手,嗅到她掌心淡淡的茉莉芳香。
松开她的手,复又紧紧握住,然后拉到自己怀里,自然,握住一生不变的温柔。
40年后,老人仍有同样坚毅的面容,令年轻的女医生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