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拓展:
【郑和的航海笔录】
郑和的航海笔录
郑和在国内休整了一年多时间后,永乐十年十一日,成祖又令他第三次远航西洋诸国。这次正好赶上了东北季风时节,郑和的船队顺风而行,不久就到达苏门答刺(今印尼苏门答腊岛)。
苏门答刺刚刚经过一场大的事变,使郑和的访问遇上麻烦。原来,苏门答刺的西面有个那孤儿国。1408年(明乐永六年),那孤儿国和苏门答刺打了一仗,苏门答刺国王中箭身亡。王子年龄尚小,不能替父王报仇。王后却复仇心切,她晓谕全国:谁能领兵打败那孤儿国,替先王报仇,我就嫁给他,并请他当国王。一个有本领的渔夫奋勇领兵打败那孤儿国的军队,杀了他们的国王。渔夫娶了王后,当上了苏门答刺国王。老国王的儿子长大以后很不甘心。他培植了一伙心腹勇士,乘机杀死了渔夫,自己登上王位。郑和到达苏门答刺后,向新国王赠送了许多礼品。渔夫有个儿子苏干刺,想替父亲报仇,发兵攻打苏门答刺,企图争夺王位。没想到反被新国王打败了。他只得逃到一个叫邻山的地方,自立一寨。他听说郑和赠送给苏门答刺新国王许多礼物,却没有送礼给自己,心中有忌又恨就带领几万兵众,袭击郑和的船队。在苏门答刺的配合下,郑和指挥将士英勇还击,把苏干刺的兵众打得大败,乘胜追击到一个叫南渤利的地方,活捉了苏干刺和他的妻子、儿子。到永乐十三年回国后,永乐帝下令把苏干刺杀了。
【好书推荐】《真正的勇气》
1.作品梗概:没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文人墨客般过多的修饰,只有一个16岁女孩的纯真与勇气。2010年5月,16岁的杰西卡•沃特森驾驶着她粉红色的帆船进入悉尼港,完成独自驾帆船环游世界的210天旅程。打破吉尼斯纪录的16岁,用自己不可思议的亲身经历证明,只要有勇气,梦想就能实现。
2.推荐理由:完成梦想的过程是痛苦的,曾经被质疑,她的环球故事一波三折,但还好她一直坚持!如今她22岁了,不知道现在她是否在筹划着下一次的远航?她的故事正如她在书中第一章借用海伦凯勒的话一样:安全通常来自迷信。从本质上就不存在安全感这种东西,人类也从未感受到安全。长远来说,一味地逃避并不会比直接面对更加安全。人生就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否则还有什么意义呢?阅读这本书,会带我们实现梦想的勇气。
二、类文拓展:
(一)小郑和造船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了。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一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个个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
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 。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
这一年,郑和才10岁。
(二)鲁滨孙造船
笛福
最近,我常常想起海岛对面的一片陆地。我心里暗想:如果能在那里上岸,我就设法去其他地方,最终肯定能找到逃生的办法。
一想到这里,我便怀念起我那只长舢(shān)船了。我曾驾着这只挂着三角帆的舢船沿非洲海岸航行了一千多英里呢!然而,光思念也于事无补。所以,我想去看看我们遇难的大船上的那只小艇(tǐng)。这小艇是在我们最初遇难时被风暴刮到岸上来的。它差不多还躺在原来的地方,但被风浪冲翻了个身。船底朝天,搁浅在一个高高的沙石堆上。
现在,我一心想把这只小艇翻个身,然后把受损的地方修好,使它成为一条不错的船,这样就可以乘着它去航海。于是,我走进树林,砍了一些树干想做杠[gàng]杆或转木。我把这些树干运到小艇旁,决定尽我所能试试看。
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的时间。后来我意识到,我的力气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可能把小艇抬起。最后,我只得放弃这个工作,放弃了使用小艇的希望。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这时,我想到,能否像热带地区的土人那样做一只独木舟呢,尽管我没有工具,没有人手。所谓独木舟,就是用一棵大树的树干做成的船。我觉得这不但可能,而且很容易做到。
做独木舟的想法,让我非常激动。而且,我还认为,与黑人或印第安人相比,我还有不少有利条件。但我却完全没有想到,比起印第安人来,我还有许多特别不利的条件,那就是,独木舟一旦做成后,没有人手可以帮我让独木舟下水。是的,印第安人有印第安人的困难,他们没有工具,但是,我缺少人手的困难更难克服。如果我能在树林里找到一棵大树,费了很大的劲把树砍倒,再用我的工具把树的外部砍成小舟形状,然后把里面烧空或凿空,做成一只小船;假如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后,小船仍不得不留在原地而无法下水,那对我又有什么用处呢?
任何有头脑的人都不会像我这样傻就着手去造船。但是,我当时对自己的计划十分得意,根本不去仔细想想计划的可行性。虽然我也想到船建成后,下水可能是一大难题,但对于自己的疑惑,我总是愚蠢地认为:“把船造好了再说,到时总会想出办法的。”
这是最荒谬(miù)的主意!可我真是思船心切,立即着手工作。我砍倒了一棵大柏树。我相信,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靠近树根的直径达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杈。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这时,树干已砍削得初具船的形状了。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在挖空树干时,我不用火烧,而是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凿空,最后确实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这样,不仅我自己可以乘上船,而且可以把我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
这项工程完成后,我心里高兴极了。这艘小船比我以前看到过的任何独木舟都大。当然,做成这只大型独木舟我是费尽心血的。现在,剩下的就是下水问题了。要是我的独木舟真的下水了,我肯定会进行一次有史以来最为疯狂、最不可思议的航行了。
(三)航海记麦哲伦
麦哲伦于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工作,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
那时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也从印度返航并带回了巨大的东方财富。怀着对东方财富和远洋探险的向往,麦哲伦于1505 年参加了海外远征队,从此开始了远洋探航的生涯。在这次远征印度、马六甲、马来群岛的过程中,为了与阿拉伯人争夺贸易地盘、取得亚洲南部海洋的霸权,远征队与阿拉伯商人和沿途的居民打过了几仗,麦哲伦因而也三度负伤。
麦哲伦伤愈后,在返回葡萄牙的途中船只触礁。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际,麦哲伦挺身而出,带领幸存的海员克服重重困难,直到等到援救。由于这次事件,麦哲伦被提升为船长,留在了印度。此后,麦哲伦在印度和东南亚参加了殖民战争,并在这一带进行了探索和游历。
他从实地了解到在东南亚群岛的东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并猜测在这片大海的东面,肯定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做一次环球探航。1513年麦哲伦回到葡萄牙,他一再请求国王允许他组织船队进行环球探险,然而国王却不理睬他,绝望的麦哲伦之后在1517年离开祖国,投奔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要塞司令。要塞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魄力,不仅把女儿嫁给他,还向西班牙国王举荐了他。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计划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批准,西班牙国王与他签署了远洋探航协定。
按照规定,麦哲伦被任命为探险队的首领,所率船队的船只由国家提供,航海费用由国家负担。在探险过程中发现的任何土地,全部归国王所有,麦哲伦充任总督,新发现的土地的全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归麦哲伦所有。为了监督麦哲伦,国王又派了皇室成员作为船队的副手。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一支有200多人、5艘船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开始了环球远洋探航。
(四)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这篇日志开始于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后的第九天。
1492年,10月21日,星期日。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齐全。
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这座岛屿比其他的岛屿更加美丽富饶。到处是高大茂盛的小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阴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整个世界就像4月的安塔露西亚一样青翠欲滴。鸟儿歌声动听,让人不忍离去,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没。这里的鸟类和我们国家的鸟类看起来极其不同,还有上千种不同的树木,树上长满果实,香味使人垂涎欲滴。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和其他一些植物的标本。在湖周围视察时,我们发现了一条蛇,它逃到了水里,我们一直跟着它,因为水不深,最后用长矛把它捉住了。这条蛇有七指长,我估计这一带还有很多这样的蛇。我还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十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译者注)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很值钱。
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1里格约4.8公里———译者注)的地方见到一个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任何他们留下的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
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那些印第安人称这个岛为寇芭岛,说那里有很多大船和海员。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这个岛也很大。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查,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