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7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一、综合拓展:

关于保护地球的名言警句

 1.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后悔恨的泪。

 2.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3.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4.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5.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6、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7.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8.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9.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10.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好书推荐

《集体大逃亡》

1.作品梗概: 《集体大逃亡》的作者迈克尔·韦德来自加拿大,他以幽默滑稽的方式讲述了“我”、高登和保罗这三个调皮捣蛋的男孩的成长故事。附带故事插页,列举了多则“三人组”所经历的爆笑经历。其中,高登是“智多星”,带领两个小朋友一起,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高登就像一个高超的魔术师,总是能将普通的小事演变为幽默、滑稽、冒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人捧腹大笑、乐不可支。

2.推荐理由:童年的趣事有千千万万,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段美好回忆。《了不起的高登》系列丛书无疑便是牢牢地抓住着三个主人公男孩的精彩故事诠释他们的童年趣事。对于同龄人的小读者群体来说,他们无疑可以从快乐阅读中体味书中的积极向上立意,并由此触动养成良好的品格。欢笑与我们相伴,朝气蓬勃与我们相随,《了不起的高登》系列之《集体大逃亡》向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童年成长故事的宝库之门。

二、类文拓展:

(一)地球万岁

薛卫民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
  有一个美丽的地球。
  它是人类的家园,
  已有亿万年的高寿。
  它看着人类诞生,成长,
  看着人类在历史的风云中行走…… 
  
  所有的日子都在地球上印下痕迹,
  所有消逝的事物都在地球的记忆中存留。

  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
  不管你是总统还是百姓,
  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
  每个人都有权利分享
  阳光的明媚,
  月光的温柔。 
  海洋和陆地是大家的,
  森林和草原是大家的,
  荒凉的戈壁和沙漠也是大家的。
  地球把它们送给了白皮肤的欧洲、北美洲,
  也送给了黄皮肤的亚洲,黑皮肤的非洲
  和棕色皮肤的大洋洲、南美洲。
  地球教导我们:
  珍惜生存的家园,
  学会爱和奋斗,
  不要贪婪地索取。
  不要奢靡地享受。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人类,
  人类却做过多少令自己惭愧的事情: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无休止地砍伐森林,
  连遥远处的绿叶都为之颤抖;
  把动物摆上贪吃者的餐桌,
  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
  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王国的领地,
  坐视一个个物种绝后,
  还有、还有、还有……

共有一个家园的人类,
  已到了醒悟的时候。
  痛苦的回首,
  闪烁着人类良知的光芒;
  焦灼的展望,
  敞开了呼唤未来的窗口——

  让拥抱陆地的海洋
  永远不失蓝色的梦幻吧!
  就像清纯的童话充满善良的追求,
  美人鱼的歌声在季风中飘荡,
  岸边的橄榄树向过往的船只招手。
  隔海相望的人们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泯灭旧日的怨仇。
  人人都珍惜
  每一棵花草树木,
  每一声小鸟的啾啾,
  每一把泥土,
  每一条江河溪流,
  所有的草原和牧场
  飘荡着欢快的歌声,
  徜徉着羊群、骏马和奶牛。
  所有洒过汗水的田野,
  庄稼结出丰硕的谷物,
  葡萄滴下甘醇的美酒……

为了这美好的一切
  我们今天能够拥有,
  子孙万代还能继续拥有,
  千百种语言凝成了一句话:
  地球——万岁!
  万岁——地球!

                        (二)冥王星为何“降级”
  冥王星被开除大行星籍,行星标准重新认定,以后的教科书中描述的将是八颗大行星。 
  行星标准之争,还是要从冥王星说起。行星称呼的提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人们将围绕着恒星游动的星星称为行星,最早发现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以及地球。随着望远镜的发明以及计算方法的深入,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先后被发现。1930年,冥王星被发现时,人们以为它比地球还大,因此将其列入“九大行星”。
  之后天文学家慢慢发现冥王星并不是想象中的大个子,它的质量比月球还小。但天文学界并没有将它“开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布赖恩?马斯登笑称,这是因为冥王星“与公众的关系搞得不错”。 
  与前面的几个“兄弟”相比较,冥王星实在有些不像“师出同门”。赵君亮研究员指出了它的“软肋”:它个头小,直径才2274公里(比月球还小,月球都有3476公里);轨道偏心率大,曾被看作海王星的卫星;轨道倾角大,相对于地球轨道平面有很大的倾斜,而不像其他行星轨道基本上与地球轨道位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它的物质成分类似彗核,难以归入类地行星或类木行星。 
  种种“异端”使冥王星成为大行星族中一个颇受争议的家伙。随着近几十年来陆续发现柯伊伯带天体,这个问题进一步激化。1951年荷兰籍美裔天文学家柯依柏提出,在冥王星一带存在另一群小行星,后人称为柯依柏带天体。1992年观测到第一个这类天体,目前已发现800多个。2004年,当一个叫“塞德娜”的天体以直径1700公里的尺寸紧逼冥王星,冥王星的地位已经变得非常尴尬。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不得不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试图重新定义行星。20057月,新发现的2400公里的“齐娜”被介绍给公众,它是70多年来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的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这一发现使事情发展到了需要推翻过去,重评“江湖地位”的地步。 
  按照天文学家投票认定的最新方案,行星应该具备这样的标准:一颗行星应该是一个天体,它满足围绕太阳运转,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清楚。简单来说,行星必须是一个质量够大的绕着太阳公转的圆球。 
  冥王星经过投票被“淘汰出局”,身份从大行星变为矮行星。其实,冥王星去留的意义不仅是一颗星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改正以前的认识错误,意味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一大进步。而对宇宙的探索日益深入,发现更多人类的“不知道”,才是科学探索和科学争论的更大意义。   

                       (三)宇宙生命之谜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人间”和“天堂”。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极吸引人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整个银河系中,大约有 1500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星球系为数不少,其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肯定是存在的。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我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C~+5O;C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可以达到300400;C,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低,一般都在-140;C以下,环绕它们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氢气,其次是甲烷和氨,因此,在这几颗行星上,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着生命的问题, 已经争论了100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目前已经揭开了。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2327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是24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更有趣的是,1879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由于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以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 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所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宇宙飞船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6年,美国又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的宇宙飞船。这两艘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其中有两项重要的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能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两项结果直接证明了,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上没有生命存在。此时,又有科学家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还有待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近年来,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空中有有机分子的存在。1976年我国东北吉林省下了场陨石雨,经对其中最大陨石块进行取样分析,也找到了有机分子。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四)唤醒火星
  火星是一颗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行星,有着许多令人向往的故事。然而,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由于不断受到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随处可见沙丘和类似河床的地形。这种河床地形分布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表明了距今大约30亿年前火星上曾有像地球上一样的河川,有水流动。
  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2,体积还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大气远比地球稀薄,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氮占3%,还有数量极少的氧气与水分。
  由于火星大气稀薄而干燥,所以它的昼夜温差变化很大,远远大于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因火星表面温度低、压力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大致都是呈饱和状态,只要气温稍一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会凝结。火星大气中的水分极少,至多也只能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10m深的湖泊。与我们地球表面波涛茫茫的海洋相比,火星上的水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火星上另一个奇异特征便是每年都要刮起一次让人难以想象的特大风暴,风速之大无法形容。地球上的特大台风,风速约60m/s,而火星上的风速竟高达180m/s1971年,当美国“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时,就发现整个火星被一场大风暴所包围,火星表面70km~80km的高空被尘埃笼罩,白茫茫一片,根本无法观测。这场特大风暴竟连续不断地刮了半年时间才渐渐平息下来,火星才开始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有一个问题总在困扰着人类:是否在一段时期内,火星上曾有生命出现,无论是动物、植物,甚至是病毒。在火星演化的早期阶段,红色星球上也有过山川、河流、云彩、雨雪、海岸和峡谷,但是后来都消失了。
  现在,人类希望征服这个冰冻的球体,虽然这里几乎没有氧气,而且温度极低,沙暴猛烈。即便如此,人类依然想要把它变成一个像伊甸园那样的花果园。
  唤醒这个“冰冻星球”的最基本办法是加热,在此之后,还要给它创造一个合适的大气环境,用水灌溉,让它远离酷热。研究人员认为,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00~5万年的时间。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这个星球适合于生命的存在,乃至人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