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名言|七律|长征
【林海音名言】
1.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2.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3.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5.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6.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7.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8.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
9.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0.不打无准备之战。
【七律】
1.含义: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是一种常见的诗歌体裁。2、2.发展历程: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3.格式要求: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长征】
1.解释:长征,又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2.诱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3.过程:1934年10月开始,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