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穆桂英打破天门阵
泰城东南章家庄附近,有两个很大的土台,高有一丈多,长宽各五十余米,东边的叫孟良台,西边的焦赞台,是当年孟良、焦赞在此点兵阅将的地方。两台两边的蒿里山,原叫号令山,他们在此发号施令,召集人马。
当年,大宋皇帝派杨延景率领孟良、焦赞二将和他的儿子杨宗保去边关镇守,走到泰山脚下,遇到了两股强敌,一是白天祖在这里大摆天门阵,一是穆桂英占领着穆柯寨。这两股力量都非同小可,杨延景不将他们削平,就难以前进。于是,他先在泰山脚下安营扎寨,以便探明情况再作理会。
白天祖摆天门阵的地方,便是现在泰山的南天门。这里山高路窄,尤其是自中天门至南天门一段,两边都是陡崖峭壁,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杨延景派孟良、焦赞在山下屯兵聚将,准备攻打天门。
穆柯寨,在泰山西边一百余里,穆天主的女儿——穆桂英占据着这个地方。这穆桂英虽为女性,却一身的大丈夫气,确是巾帼英雄,女中魁元。
面对强敌,杨延景令杨宗保率领一彪人马,前往巡营掠哨,准备进攻。谁知他们刚到穆柯寨下,就被寨上的喽罗们发现,禀报给了穆姑娘。穆桂英闻迅,披甲搭弓上了战马,直奔山下。穆桂英来到阵前一看,只见是一位身穿白袍的小将,便大喝一声问道:“来者何人,怎敢闯我阵营?”杨宗保见他是个女流之辈,也不曾把她放在眼里,当即回答:“我乃宋朝大将杨延景之子——杨宗保。”二人互报姓名,便上前厮杀起来。穆桂英手使大刀,杨宗保挥舞银枪,二人大战几十个回合不分上下。突然,穆桂英收回大刀,二马错蹬,回身用刀杆拦腰打来。杨宗保哪里提防这一招,结果被打下马来,喽罗们蜂拥上前,把杨宗保捆绑起来。为此,肥城以西的那条小河,便取名为“擒将河”。
杨延景听到儿子被俘,心中十分慌恐,惟恐杨宗保一去不返,丢了性命。正在犯愁之际,探马回报道:“宗保被擒上山去,说要救得宗保,须有一事相许。”“快快讲来。”杨延景急切地说道。“穆氏桂英向宗保求婚,如果答应,不但宗保能活命,还可以帮着我们破天门阵。否则,宗保性命难保。”杨延景听说穆桂英能破天门阵,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儿子的性命,只好点头应允了。
穆桂英见杨延景答应,高兴自不必说,未及成婚,便和杨氏父子合兵,前往南天门破白天祖的天门阵。
南天门下面,全是陡崖峭壁,白天祖在这里布下了短刀手、弓箭手,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穆桂英心生一计,她和杨氏父子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便带着大队人马转到泰山背面,顺着南天门后的大峪直奔而上,来到南天门的后面,白天祖悉心注视着正面,哪里想到穆桂英又从背后插来一刀。白天祖措手不及,慌忙间与穆桂英交战,兵士们一见早乱了阵脚,穆、杨两家,前后夹击,把白天祖打了个人慌马乱,一塌糊涂,破了天门阵。现在,南天门后边的那条沟,叫“穆桂英沟”,便是缘此得名。
(二)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音ào)即位,就是汉成帝。
(三)文成公主进藏
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在今天的西藏一带。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的智慧。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唐朝皇帝见这些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心里很高兴。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撤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它问:“公主,你要到哪儿去呀?”
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松赞干布。”
“哎呀,松赞干布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
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公主心里难过,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
过了一些日子,文成公主想:即使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也要去看看!碰巧这个时候,神鸟天鹅从远方飞来,说:“公主,公主,不要难过,快到拉萨去吧,松赞干布的身体很健康!公主,公主,快到拉萨去吧,一切都会吉祥如意!”文成公主听了,十分感激神鸟天鹅,马上就动身前往拉萨。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