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嘉(jiā)庚(gēng)办学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qiáo)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shè)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凭着他辛勤的劳作和诚信的经营,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但是,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
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当走过小时候念书的私塾(shú)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闭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犹豫。
“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dān)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
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琅(láng)琅的读书声又响起来了。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líng)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zhuàn)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fàn),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xià)门大学。这时的陈嘉庚已年近五旬,两鬓(bìn)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二)国家荣誉感
冯骥才
一个大问题一直盘踞在我脑袋(nǎodɑi)里:
世界杯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除去足球本身的魅力之外,还有什么超乎其上而更伟大的东西?
近来观看世界杯,忽然从中得到了答案:是由于一种无上崇高的精神(jīnɡshén)情感——国家荣誉感!
地球上的人都会有国家的概念,但未必时时都有国家的感情。往往人到异国,思念家乡,心怀故国,这国家概念就变得有血(xiě)有肉,爱国之情来得非常具体。而现代社会,科技昌达,信息快捷,事事上网,世界真是太小太小,国家的界限似乎(sìhū)也不那么清晰了。再说足球正在快速世界化,平日里各国球员频繁转会,往来随意,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联赛都具有国际的因素。球员们不论国籍,只效力于自己的俱乐部,他们比赛时的激情中完全没有爱国主义的因子(yīnzǐ)。
然而,到了世界杯大赛,天下大变。各国球员都回国效力,穿上与光荣的国旗同样色彩的服装。在每一场比赛前,还高唱国歌以宣誓对自己祖国的挚爱(zhì’ài)与忠诚。一种血缘(xuèyuán)情感开始在全身的血管里燃烧起来,而且立刻热血(rèxuè)沸腾。
在历史时代,国家间经常发生对抗,好男儿(nán’ér)戎装(rónɡzhuānɡ)卫国。国家的荣誉往往需要以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但在和平时代,惟有这种国家之间大规模对抗性的大赛,才可以唤起那种遥远而神圣的情感,那就是:为祖国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