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圣诞节|泥鳅
【学徒】
学徒有徒弟的意思,跟着某行业的前辈一起学习东西的新手,就叫学徒或徒弟。
1.从师受业的人:学生。“于是门人学徒,相与刊石碑,表勒鸿勋。”“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素业传学徒,清门有君子。”
2.泛指读书人。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
3.在商店里学做买卖或在作坊、工厂里随师学技术的青少年。 邹韬奋 《经历·“难兄难弟”的又一个》:“十五岁的时候小学还未读完,就被送到一家趸批匹头的字号里做学徒。”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后来,又翻看报,华安机器厂招收学徒的大字广告,跳到我的眼里来了。”
4.当学徒。 老舍 《四世同堂》一:“他的儿子也只在私塾读过三年书,就去学徒。” 梁元勋 《人们在前进》:“我刮刮胡子跟你学徒去。”
【圣诞节】
圣诞节(Christmas),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是庆祝耶稣的诞辰,因而又名耶诞节。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一些基督教会举行报佳音,东正教的圣诞节庆祝在每年的1月7日。圣诞节一词也指圣人诞生日,如孔子诞辰日,黄帝、尧、舜、禹、的诞生日,道教也常常借用圣诞一词,佛教中也有佛诞、佛辰的说法。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圣经实际上并无记载耶稣诞生日期,圣诞节是后人公定的。
“圣诞节”这个名称,被认为是大中华地区中最先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华南地区最早采用。在所有华人及华裔社会中,港澳和海外华人的基督徒的比例较高。在台湾,圣诞节与行宪纪念日碰巧地在同一日。台湾方面亦有人提倡“圣诞节”应作“耶诞节”,因为台湾人口大多数为佛教、道教信徒,并非基督徒。而在中国大陆的非基督徒其实一直都没有庆祝圣诞节的习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引进欧美的流行文化,不少商场都希望透过“圣诞节”来促进商机,鼓励民众购物。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十九世纪初发展至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圣诞节传播到亚洲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泥鳅】
泥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属鳅科,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