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中杨子荣面对坐山雕的盘问的回答和《沙家浜》中阿庆嫂跟刁德一斗智的语言,就颇机智巧妙,表现了人物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可鼓励学生搜集来读一读。
刁德一:(白)哦,这么说,这个女人还真不简单呐。
胡传魁:(白)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白)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白)你这个人那。(阿庆嫂上)
阿庆嫂:(白)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胡司令,抽一支。
刁得一∶(唱)这个女人那,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白)抽烟。
胡传魁:(白)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得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得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查言观色把他防。
刁得一∶(白)阿庆嫂,
(唱)适才听得司令讲,
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竞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抢。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
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
舍己救人不敢当。
开茶馆,盼兴望,
江湖意气是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
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这也是司令的洪福广,
方能遇难又逞祥。
刁得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
这棵大树有荫凉。
你与他们常来往,
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祥。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来得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有什么周祥不周祥。
(二)周恩来婉言护国宝
北京城里的雍和宫改成喇嘛庙时,石狮被移到南面的牌坊院内。代替它们的是一对古铜铸造的巨狮,各高 2 米 多,被安置于雍和门(天王殿)前东西两侧,以镇守整个喇嘛庙。这对铜狮子造型生动,神情活泼。东面的雄狮,前爪戏弄着一只乡球,形象妩媚可爱。两面的雌狮,前爪抚按着一头仰面朝天、四爪嬉闹的小狮,流露着母爱之情,在这佛门善地里,连凶悍的狮子仿佛都有变得温顺可爱多了。与众不同的还有狮子的腿部雕石鳞片,脖子的彩带上系有两个铜铃、三个缨络。别处的铜狮却吸有一个铜铃、两个缨络,腿部也没有鳞片图案。正是这种设计上的别出心裁,使这对铜狮别具一格。
这对铸造精美奇异的铜狮子,显示了我国古代铜铸艺术的光辉成就。它们不仅为国内人士所珍视,也引起外国人的注意和兴趣。 50 年代初,一位欧洲国家的外交官,对雍和宫这对乾隆年间铸造的铜狮子发生了很浓的兴趣。他三番五次来游览,在铜狮子面前一站就是很久,一会儿摸摸狮子的爪,一会儿拍拍狮子的背,真有点儿爱不释手的意思,有一天,他终于沉不住气了,找到了当时的主持喇嘛,提出用 50 万元的高价,购买这对铜狮子,主持喇嘛听了,笑着说: “ 狮子乃镇寺、之宝,岂能失之 ……” 过了些日子,这位外交官又来了,他许诺说: “ 我巳和我的国家说好,买回去之后,照原样再铸造一对铜狮子送回来 ” 。结果又被喇嘛们婉言拒绝。但这位外交官并没有打消头念。有一次他见到周恩来时,又提出要购买铜狮的要求。周恩来非常幽默而风趣地说: “ 如果你喜欢,可以去多看几遍嘛!你们国家的人民也喜欢的话,也可让他们来中国,到雍和宫去欣常一下嘛,这样还可以增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嘛。 ” 这位外交官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只好打消了购买铜狮的念头。
(三)幽默风趣的贺词
王荣芳
斯特朗是美国女记者和作家,她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两次来华,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英勇抗战的事迹。 1965年11月,在斯特朗80岁生日宴会上,周恩来幽默的祝寿辞,令许多人在多年之后仍记忆犹新。
他说: “ 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 · 路易斯 · 斯特朗女士庆贺40 ‘ 公岁 ' 诞辰。 ” 在座的听到总理用 “ 40公岁 ” 这个新名词,都有点奇怪,周恩来解释说: “ 在中国, ‘ 公 ' 字是紧跟它的量词的两倍, 40公斤 等于80市斤。因此,40公岁,就等于80岁。 ” 听完他的解释,几百名中外祝寿者开怀大笑。斯特朗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总理又接着说: “ 40公岁,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写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还很年轻。我们祝贺斯特朗女士继续为人民写出大量的文章,祝贺她永远年轻。 ”
周恩来幽默风趣的贺词,深深地感动了斯特朗女士。她在答词中,满怀深情地说: “ 周恩来说我只有40公岁,还很年轻,我听了很高兴。我保证要继续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写出大量的著作来。 ” 斯特朗晚年,也好像真的回到了壮年,她勤奋笔耕,每半个月写一篇《中国书简》,宣传中国,借以表达她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财主与长工
从前,有个老财主,吝惜、小气、爱打小算盘。对待家中四个长工,视为牛马;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少吃、少喝、少休息;早起、晚睡、多干活。
四个长工甲、乙、丙、丁,为着不被老财赶走,暂时混碗饭吃,心中虽不满,但又不敢直说;慢慢地,也就讲究开了与老财斗法儿,学会了所谓的吟诗对句的斗争艺术。
老财为让长工们早起下地干活,便动着心眼儿、生着法儿把长工们弄醒。一天,天不亮,老财没有效仿周扒皮那套佯装鸡叫法去打破长工们的梦乡酣睡。而是在长工们住舍门前抡起扫把装作扫院子,“唰啦啦,唰啦啦”,故意捅得门板咚咚响。
长工们心知肚明,既然东家已经起来了,如果再不赶紧起来,老财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一个个只好匆忙起床。开门见老财,他们便吟诗对句起来:
阿甲:东家起得早,
阿乙:拿着扫帚扫;
阿丙:越扫越干净,
阿丁:越干净越好!
财主虽有钱,但也没念几天书,当然没多少文化。对长工们的诗句,具体也没听出个一二三来;只是觉得反正这几个长工在与他动心眼,以诗敲击他。但转念一想,管他呢,只要他们早起下地干活就行。
长工们刚刚撂下饭碗,连袋烟的工夫还不到,便被老财催赶着下地了。他们沿乡间小道转转悠悠,刚来到地头。岂料,天不作美,阴云密布,瞬即小雨飘洒。见此情景,他们顿时又吟诗对句起来:
阿甲:这天阴得浓,
阿乙:大风刮不晴;
阿丙:小雨蒙蒙下,
阿丁:活儿干不成!
于是随即返回。刚进门,老财一脸不悦:“怎么回来了?”“下雨啦!”“一点小雨怕啥?”“地里湿粘,活儿没法干,全身淋透,衣服没得换!”老财听后,有气无语。
老财心中窝火,暗下思忖:吃了我的饭,不去给干活,还借小雨做因由与我作对,简直反了!非叫官老爷的大板教训你们一下不行,看你们还敢不敢和我作对!好,我告你们去。
老财狠了狠心,遂拿了十两银子告上了县衙。县官是个贪官,知道老财家有万贯,觉得只拿十两银子来告状也太寒碜、抠门儿;但转念一想,十两银子也是银子,管你咋样,先把这十两捞到手再说;不过,你老财这次想打赢官司那是没门儿,下次再说吧!于是,心中便先行“未审而决”了。
县官升堂开审。作为被告的四个长工,战战兢兢被传上公堂。其实,他们都是贫民出身,家穷读不起书,基本没什么文化,做诗谈不上,有时也能来几句顺口溜什么的。
县官:“你们为何不下地干活,与东家作对?”
被告:“小人们不敢,只因下小雨,不能下地;还顺口吟诗对句讲了几句笑话,别无他意。”
县官:“哼,这玩笑话是随便开的吗?那好,我倒要听听你们是怎么吟诗对句的,照实讲来!”
四个长工只好把“东家扫地”、“阴雨蒙蒙”所谓吟对重述一遍。
县官:“听来其中没什么反意、坏想?也好,你们就以院中那片竹子为题,即兴吟对,让老爷听听看!”
长工们面面相觑,略加思索,便开始做对:
阿甲:远看青乎乎,
阿乙:近瞧一片竹;
阿丙:大的拧鞭挑,(即鞭子上半截)
阿丁:小的绑扫帚!
县官一听,沉思片刻道:“对呀,很切合实情,无甚恶意。唔,看来你老财是无事找事,扰乱公堂;来人,把老财重打五十大板,以输为罚!”
老财听后,赶忙跪倒在地,并连声喊冤,向县官求饶。只不过,这挨打是县官心中早已‘生米做成的熟饭’而已。
两个兵卒,持板左右,夹挟着老财遂之开打。老财蹶着屁股,随着板子的节奏,打一下,蹶一下……
四个长工见状,心中暗喜,掩面窃笑;接着便抑制不住的开口吟对起来:
阿甲:你看他呀,
阿乙:把腚蹶呀;
阿丙:本想打咱来,
阿丁:还是打他呀!
且说老财,满腹坏水,生怕吃亏;绞尽脑汁,处心积虑,盘剥无度;到头来,还是落个经济上吃亏,皮肉上吃苦的可悲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