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4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一)《梦回西藏》之一:青藏铁路 

流年往事 

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想去西藏?有人说,因为看了羌塘草原的蓝天,才会感觉生命很真!有人说,只是为了徒步穿越墨脱,不虐到淋漓尽致不痛快!还有人说,布达拉宫可以让自己的信仰在稀薄的空气中得到升华!特别是那些失意失落的人会说,只有在日喀则的老街小巷里,才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才能找到自己的前世和来生。——题记

六年前的一天,失意失落的我,独自一人流落在郑州街头,不知往何。四通八达的郑州火车站,向北可以带我去看草原,向东、向南可以带我去看大海,而向西,除了可以带我去看沙漠,还能带我去看什么?没有目的地,目的地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心情的地方。盲目中看到有发往拉萨的首发车,于是毫不犹豫,当踏上了开往西藏的火车。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火车已经穿过了西安的古城墙,一路往西,窗外的景色不再熟悉和平淡。中午的时候,到达兰州。窗外已经是满眼的苍凉,想起了王维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应该在甘肃的北部吧!离家越远,心情反而更加舒畅!傍晚的时候,火车到达了西宁,再往西就进入了向往的青藏高原。不过天已经黑了下来,窗外什么也看不到,只能在无眠的夜里,想象着铁路南边不远的青海湖有多么美!

半夜,火车到达了格尔木,停留了很长时间。因为从这里开始,火车将进入真正的青藏铁路线,需要进行最后一次的准备和补给。火车开始向南挺进,乘务员为每个人发放了一根输氧管,一端插进座位下边的输氧口,另一端挂在自己的耳朵上,用鼻子可以来吸氧。海拔越来越高,车箱里也开始进行弥漫式供氧。不过,对于一个从太行山上下来的人,并没有多少缺氧的感觉。只是在孤冷的夜里,自己的感冒越来越重。

第三天早晨,天才刚刚泛亮,我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惊醒。一群人趴在车窗上大叫:“看!藏羚羊!快看!藏羚羊!”我赶紧也趴到车窗上去看,光线还很不清楚,但是依然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藏羚羊正在穿越铁路下面的洞。很多人拿出相机和手机去拍,我也赶紧拍。但是由于光线太不清楚,也没能拍到一张能看的照片。这就是传说中的可可西里吗?很多年后,我都在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看到了藏羚羊,象在里一样。

天亮的时候,火车穿越了沱沱河。列车员讲解到,它是长江的正源,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山西南侧的冰川中,与当曲、楚玛尔河等共同组成长江江源水系。窗外的景色开始变得极为漂亮,用相机随手一拍,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照。火车也开始向更高的唐古拉山攀爬,远处已经可以看到一座座圣洁的雪山。唐古拉山又称当拉山,蒙古语意为“雄鹰飞不过的高山”。火车经过唐古拉车站的时候,在站台上可以看到立有标记“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5072米”的石碑。

翻越唐古拉山口后,火车已经进入了西藏地区,眼前是宽广的羌塘草原。这里是我国五大牧场之一,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这里,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火车在草原上飞驰,两侧都是丰美的草地,成群的牦牛和羊群在悠闲地吃草。远处是连绵的雪峰和低矮的云朵,美不胜收。

越来越重的感冒一点也不影响自己看风景的心情。火车经过藏北重镇安多县后,到达了被誉为青藏铁路沿线风光最为秀美的错那湖畔。列车在这里停留了几分钟,车门并没有打开,也不许人在这里上下车,好象只是为了让乘客好好欣赏一下这里醉人的风光。错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48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同时也是藏民心目中的“圣湖”,每到藏历龙年,成千上万的信徒都会从四面八方涌来朝拜。

火车继续在草原上奔驰,在一下午的时间里穿越了那曲,穿越了当雄。在天色渐暗的时分,穿越了羊八井,拉萨越来越近了。西藏的天要比山西的天黑的晚很多,大概八九点的时候天才刚刚黑,到达拉萨的时候就是天刚刚黑的时候。因为是广州到拉萨的首发车,车到站的时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藏族人民为乘客送上了洁白的哈达。我努力挤过庆祝的人群,走出气派的车站,望着拉萨河对面的陌生城市,自己在心里骄傲地说:“西藏!我终于来了!”

 

 

(二)高原奇迹——青藏铁路 

胡  真 

世界屋脊,雪域之颠,蓝天映着白云,白云连着雪峰,雪峰上腾起一条巨龙——青藏铁路。

200131日,铁一院在格尔木举行了勘测誓师大会,正式拉开了青藏铁路建设的序幕,定测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就此全面展开。截止325日,已有有关单位的1100人、80余台钻机参与会战。其中青藏铁路先期开工的格尔木至望昆段(南山口至纳赤台)63公里的勘测、勘探任务全部完成,青藏铁路定测工作初战告捷,先期开工有了可靠保证。工程最高峰时(4月 初),将会有1900余人的勘测、设计、科研队伍同时奋战在这块世界最高的高原上,这也是青藏铁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勘测会战。

在第一期工程中,长4010米、轨顶面海拔3700米、昼夜涌水2000立方米的关角隧道;长32公里、打挤密沙桩57000根、总进尺136万米的盐湖路基;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无碴无枕梁桥———巴音河大桥等特殊工程的修建和新技术突破,不仅是青藏高原开发建设史上的创举和奇迹,更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19845月,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正式通车。6万多铁道兵指战员和数万筑路员工,艰苦努力,英勇奋战,把天路修上了世界屋脊,把钢铁巨龙牵到了横空出世的昆仑山。现今,中央决定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建设,它将从根本上改善青藏高原落后的交通状况,推动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百年宏愿将成为现实。

高原冻土、高原生理、环境保护,这是在世界屋脊建设青藏铁路面临的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也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考验。我国铁路建设者和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科技攻关和探索,在历经一年多的建设实践中,依靠高科技,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西藏自治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运往西藏的物资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以青藏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目前的交通瓶颈,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修建青藏铁路已是势在必行。

建设青藏铁路,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同时,无论是国家巨额的投资,还是建设铁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将直接拉动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三)仰望青藏高原(节选)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那就是青藏高原!”闲来无事的时候哼唱这首歌,只感觉它曲调的豪放优美,并没有再深一步的切身感受。那么,坐在开往拉萨的青藏铁路列车上,再唱这首歌,是什么感受呢?

一座高原雄的古城上英

江孜是日喀则地区的一个县。江孜城与拉萨、日喀则一样,是藏族人民心中的一座圣城。相传,1904年,英国殖民主义的军队从印度、不丹地区过来入侵中国西藏时,第一站就是江孜。江孜人民可是没给那些远道而来的入侵者什么好的欢迎。他们在第九世班禅大师的率领下,英勇抵抗,给了入侵者以迎头痛击,使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一次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好欺负。那次抵抗虽然最后失败了,而英国殖民主义者从西藏打开缺口,侵略中国,并霸占西藏的企图,最终没有得逞。

大巴渐行渐近,我们终于来到古城近前。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堡就矗立在眼前,这是江孜人民为纪念那次战争,怀念在那次抗战中牺牲的先烈而建,取名中山古堡。中山古堡的顶端耸入云霄,需仰视方完全瞻仰到它的容颜,令我们更加肃然起敬。车子渐渐慢下来,精明的导游是留给我们拍照的机会,可也留下了遗憾——我们没能够走到近前,细细观瞻。

人民英雄总会为人民所怀念。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信众和藏族人民为第九世班禅大师塑了金身,世世代代顶礼朝拜。在广大藏族人民心中,九世班禅大师与民族和解英雄松赞干布,以及现代的十世班禅大师、民族和解的革命老人阿沛阿旺晋美一样,都是他们敬仰的圣人。在扎什伦布寺,站在九世班禅大师的灵塔前,进一步了解了那段江孜抗英的历史后,旅游者格外多了几分崇敬。

一条铁路边散布的红色墓碑

两千公里的青藏铁路于数年前通车了。回顾其修建的艰难,不要说建设者,就是今天坐在这列车上的旅行者,也能够体会几分。

在回程的路上,大部分路段正好是白天,于是青藏高原又赐给了我们另一番风景。

有驴友眼尖,突然指着铁路近旁的一处给我看。啊!那是一片墓园,又一片!随着列车的前进,一片片墓园映入眼帘。它那么引人注目,是它与内地墓园有着不同之处,一座座墓碑上,都覆盖着包裹着鲜红的旗子。红旗的出现,立即在旅游者心里产生了庄严感,同伴们纷纷站起来向墓园张望,个个表情严肃,默默地向长眠在这里的英雄致敬。

是的,我们是享受者,我们应该向长眠在这里的建设者致敬!看,那一段一段的“无人区”、冻土层,那一座连一座的隧道,那盘旋而上,直达海拔5200米以上的铁路,不都是在包括长眠在这里的英雄建设者打通、建成的吗?据一位知情者介绍,铁路即将完工时,工人们一点点地捡拾、清理生活垃圾,不让圣洁的高原有一点点污染痕迹。为了防止风沙对铁路的破坏,他们又一厘米一厘米地在铁路两边铺设网绳,再压上石块,为了保证质量,工人们经常跪在地上、趴在地上工作。如此,青藏铁路两边才有了那么精致的防风沙带。在那曲盆地,在拉萨河谷,在青青的牧场上,在高高的山岗下,藏族儿女,全国人民,都在挂念着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这条藏族同胞心中的天路。

在青藏高原,无论是在拉萨、林芝、纳木错、日喀则,还是在尼洋河、拉萨河畔,抑或是走进藏族同胞家,出现在人们口中最多的一个字眼儿就是:神圣。人们介绍着那神圣的藏传佛教,人们相赠着那圣洁的哈达,人们唱着那神圣的雪山、雄鹰、天路,人们捧起那神圣的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水。总之,来到雪域高原,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是神圣的。

实在说,开始,我没怎么在意。回到内地,我细细体味,也只是似懂非懂。在青藏高原上,望着蓝天白云,雪山雄鹰,怎不感叹它的高远辽阔?在雅鲁藏布江、尼洋河边,掬一捧河水,送入口中,擦在脸上,清凉中怎不感叹它的纯洁?这些,自然就联系了圣、神圣。

青藏高原让人仰望,怎能只是它的海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