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剧本|军衔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五大战场,即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剧本】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按照剧本应用范围,可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动画剧本,微电影剧本,微动漫剧本等,小说剧本,相声、小品。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剧本是舞台表演或拍戏的必要工具之一,是剧中人物进行对话的参考语言。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scene)。中国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
【军衔】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军衔在15世纪一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所以习惯上称为西欧式军衔。它是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的过程中,随常备军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军事制度。到了17-18世纪,军衔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所采用。 用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叫做军衔。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不犯错误不得降低,具有一定条件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合有权着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
军衔分类:军衔分为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类。一般称军衔是指永久军衔。永久军衔又分军官军衔与士兵军衔两大类。军衔按获得者的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兵:可以分为列兵(二等兵)、上等兵(一等兵)等几级。在中国,义务兵服役期为两年,第一年为列兵,第二年为上等兵。
士官:一般由拥有专业技术者担任或从资深士兵中选出,各国把士官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军士长(或称士官长)等。
尉官:是初级军官军衔的统称,后随军衔制的建立和发展,逐渐转为区分初级军官军衔等级的称号。世界上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设有尉官军衔。多数国家分为上尉、中尉、少尉,有的国家还有准尉和大尉。
校官:是中级军官军衔的统称,世界各地的军衔等级中均设有校官军衔,多数国家分上校,中校,少校,有的国家还有大校。
将官:又称为将军,是高级军官军衔的统称,始于16世纪的法国军队。后来,将官军衔逐渐被大多数国家采用。一般分为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元帅:是许多国家的最高军衔。
军衔等级设置的数量,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最多的设二十多级,最少的只设十几级。军衔等级设置多少,总体上受本国军队的规模和编制体制的制约。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到上校,将军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的扩大,将军逐步区分为若干等级,以指挥不同规模的军队。各国军官军衔同军队职务之间有一定的对称关系,通常是少尉对应排长,中尉对应副连长,上尉对应连长,少校对应营长,中校对应副团长,上校对应团长,准将对应旅长,少将对应师长,中将对应军长,上将对应方面军司令官。
西欧式军衔于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传入中国,清朝政府规定军衔设六等18级;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规定军衔设六等16级;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军衔等级最多时设六等18级。
中国军衔: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一至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综合拓展
【剧本的经典台词】
1.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换一个人生会是什么样。眨眼我就四十、五十、六十岁了。我或许是个白痴,但是,我多半岁月都在努力做对的事——梦想终究只是梦想,不说别的,我认为,我永远都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跟自己说,起码我的人生过的并不乏味。——《阿甘正传》
2.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因为他们必定会失败,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我坚信,只要我心中有梦想,我就会与众不同,你也是。——《当幸福来敲门》
3.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4.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只要找对了角色,何妨一直畅演下去?——《新龙门客栈》
5.每个人的一生就好像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有时候他们会以为自己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但是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还不知道。——《如果·爱》
【作品推荐】
《小兵张嘎》
1.作品梗概 《小兵张嘎》,改编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是由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中亚广告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由徐耿执导,徐兵编剧,谢孟伟,杜雨,张一山,王莎莎、钱哆多联袂主演。讲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过程。
2.推荐理由 《小兵张嘎》是一部儿童电视剧。它充满那个烽火年代少年儿童应有的特质---如鲜活顽强的生命力、质朴得近乎执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面对苦难时的乐观和勇敢、面对艰险时的镇定和从容,当然也少不了他们所特有的智慧与幽默;同时它也是一部严肃的抗战史诗,它场面并不宏大、哲理也不那么深邃,但它依然以它独有的方式刻画了中国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几个少年儿童艰难的成长史,并用它独有的笔墨准确地勾勒了民族不屈的脊梁和各色人等在特定历史境遇中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