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白杨树|新疆建设兵团|
袁鹰 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后改名田钟洛。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新民报》记者、编辑。建国后历任《解放日报》编辑、《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等职。著有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彩色的幻想》《保卫红领巾》《五封信》《我也要戴红领巾》等,散文集《红河南北》《第一个火花》《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的火炬》,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本文选自《风帆》,有改动。
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白杨树 白杨属落叶乔木,原产中国,分布地域:北起中国辽宁南部、内蒙古,南至长江流域,以黄河中下游为适生区。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多生于低山平原土层深厚的地方,白杨为深根性树种,在酸性至碱性土壤上均能适应,但在特别干瘠或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白杨生长快,寿命较长,树干高大通直,高达40余米,干皮光滑、灰绿色,发芽早,落叶迟,树姿雄伟壮丽,抗烟尘及有毒气体。
白杨树能在戈壁上生长,生命力强。喜光,不耐阴,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耐干旱气候,但不耐湿热,南方栽培易病虫害,且主干弯曲常呈灌木状。耐贫的轻碱土,耐含盐量在0.4%以下的土壤,但在粘重的土壤中生长不良。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
白杨树的性情是平民化的,可是又是最富贵的。它可以当柴烧,可以打家具,可以做屋檩栋梁,可以制作农具,和养育她成长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在一些人眼中,几乎会忘记她的存在。可对于荒寒贫困的黄土地,她却是伟岸的大丈夫,在一年四季里,留守着,装点着,给黄土地减几分贫寒和寂寞,增几分生动和美丽,因为,她的根已经和黄土地连为一个整体。白杨树并没有想到移栽和迁徙,哪怕她的残落枝叶腐化归于泥土,也要为这黄土地增添一点养分和活力。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白杨树不朽的生命,黄土地酥酥地勃发了,一片片地延伸着绿。
新疆建设兵团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明察新疆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着眼于祖国的安全和统一,新疆各民族的团结进步,高瞻远瞩,命令新疆人民解放军铸剑为犁,开展大生产运动。部队官兵就地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担任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
兵团以转业官兵为基础,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城乡青壮年,按照“不与民争”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水草边缘和与苏联、蒙古接壤的千里边境线一侧艰苦创业,把亘古荒原改造成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农场。并新建了现代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有利于加快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这不仅是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需,而且是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综合拓展
【关于白杨的好句】
1.春天,一阵春风拂过,树上就长起鹅黄色的叶芽来。渐渐地变成的嫩绿色叶子,那么富有生机。在我们上学的时候,他们像高大的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好像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像他们一样。
2.夏天,他们绿树成荫,长得越来越壮了。他们的叶子又大又绿,和我们的手掌一样大。明亮的叶子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那翠绿的叶子不留一点空隙,像一把撑起的绿绒大伞,为我们遮挡炎热的太阳。
3.到了秋天的时候,绿油油的白杨树,经过秋风吹,穿上了金黄色的衣服,远远看去,像一排排战士,穿着金色的军衣,在那站岗放哨。微风吹过,树叶沙沙地响,一片又一片落在地上。地面上铺上厚厚一层,像金色的棉被。当你踩上去软绵绵的,不久树上变得秃秃的。
4.窗外,白杨树早已秃了枝桠,枝头上一片残叶也不剩。这样的树却成了北方冬日校园里的别样风景。它们不像松树那样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它们也无法像腊梅那样以最艳丽的姿态傲立风雪。它们只是光秃秃地笔直地站在校道两旁,站成一道别样的景致。
5.白杨树是一种普通常见的树,只要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它不用人的悉心照料,只要给它一块空地,它就会挺拔向上。白杨树从不怕困难,从不屈服,狂风暴雨也不会令它低头,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白杨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但生命力还是非常顽强的,它像红梅傲雪般立在大雪中,在风雪交加的时候,那一棵棵白杨树依然屹立在那里。
【好书推荐】
陶铸《松树的风格》
1.作品梗概:主要通过对松树生长习性和生活中松树的用途的描写,歌颂了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以及拥有松树这种精神的人的高风亮节,也表达了对革命事业发展良好的愿景。
2.推荐理由:这是一篇浪漫、催人奋进的托物言志的哲理性散文。 作者把状物描写与展开联想、抒发情怀与晓文以理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一种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要像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就会越快。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那样,像松树一样生活、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