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草原特色|地域民族风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草原特色】
1.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2.奶茶 蒙古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茄",是流行于蒙古族的一种奶制品。由砖茶煮成并带有咸味。喝此种奶茶是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习俗。除了解渴外,也是补充人体营养的一种主要方法。在牧区,人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一顿饭"。每日清晨,主妇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时取饮。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若要有客人至家中,热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若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将被视为为草原上最不礼之行为。
3.奶豆腐 其实就是奶酪,内蒙古称为奶豆腐,在新疆俗称乳饼,完全干透的干酪又叫奶疙瘩。奶豆腐,也是蒙古族奶食奶豆腐品的一种,色黄,半透明而有光泽。蒙古语中称“胡乳达”,流行于内蒙古牧区。奶豆腐非常解饿,通常可以和奶茶、炒米、熟牛羊肉一起泡着吃,日常和以炒米奶茶食用,游牧或出远门时可以做干粮。
4.手抓羊肉 是我国西北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味全。
【地域风情】
1.鄂温克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方向黑龙江省讷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有人口26315人(1994年)。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人口数为30875人。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2.陈巴尔虎旗 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全旗东西宽约122公里,南北长约125公里,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旗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接鄂温克族自治旗,西临新巴尔虎左旗,西北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中俄边境线长233公里(全系水界)。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综合拓展
【关于描写草原的名诗名句】
1.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上京即事》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 草送别》
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小草最大的膂力,不过是挑起一粒露珠;小花最大的功能,不过是散发一缕幽香;可是无数的草和花连在一起就会成为广阔无垠的草原。
【好书推荐】
老舍读书随笔《内蒙风光》
1.作品梗概 《内蒙风光》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2.推荐理由 本文讲的是老舍先生在内蒙时看到的景致。因为草原那一大片的绿色,还有那一群群健壮,飞奔的快马在奔腾,顿时倍感欣慰甚至想吟诗一首。老舍先生便用用平淡的文笔讲述了自己的欣慰,用没有形容的笔墨把自己那无法表达的心情说了出来,带着我们一起领略内蒙的自然风光,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