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五
进阶目标1 演演课本剧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表演就是用语言和动作去表现虚拟情境,并真实地反映人物在相应情境下所应该具有的状态。表演一定要在理解情节、理解角色的基础上,体验对话时该有的表情、动作、语气等。最大限度地融入故事情境,这对提高表演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你有信心演好课本剧了吗?试着完成下面的练习吧。
1.课本剧是以( )来表达文章主题。
2.表演是用( )和( )去表现虚拟情境。
3.最大限度地融入( ),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表演技能。
【参考答案】
1.戏剧语言
2.语言 动作
3.故事情境
小作家范文
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要诸葛亮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且嘱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诸葛亮准备齐全,然后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有何打算,是否能造好十万支箭。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要鲁肃帮他的忙: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而且让鲁肃保密,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按诸葛亮的计划去做了。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而且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曹操的军营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到了曹操军营附近,军士们按诸葛亮的计划把船摆好,又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而诸葛亮和鲁肃却在船里饮酒取乐。雾大,曹操不敢贸然出兵,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让另一面受箭。箭好像下雨一样,很快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点评:作者缩写时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洁交到了故事的起因,并把借箭的经过作为重点进行具体描述,做到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金色的鱼钩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照顾我和两个生病的小同志一起走在后面。
我们三个走不快,一天只能走二十来里路。不到半个月我们的粮食就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有一天,老班长在水塘边洗衣服时,发现有几条鱼跳出了水面,老班长跑回来用缝衣针做了一个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老班长经常为我们做鲜鱼野菜汤吃,可我从来没见过他吃过一点儿鱼。我问他,他总说:“我一起锅就吃”。有一次,吃完饭,我偷偷地跟着老班长,只见他捧着搪瓷碗,嚼着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我顿时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我忍不住喊了出来。老班长听见了,让我别给那两位年轻的同志说,照顾好我们仨这是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
快走出草地了,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去找野菜,却不见老班长回来,找到时他已昏迷不醒。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让他吃东西。可是鱼怎么也不上钩,这是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总算钓上来一条小鱼。老班长见到我端着鱼汤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不要浪费东西了,看你们都瘦得……”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我想,等到革命胜利以后,我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点评:这篇缩写作文,对《金色的鱼钩》原文作了概括,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保存了故事的完整化。前后衔接自然、连贯,文字流畅,中心突出。符合缩写作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