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含义:种什么,收什么。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出处:《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吕语集粹·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
3.相关寓言故事:
有一个寓言是这样的:
一次,渔夫出海,偶然发现他的船边游动着一条蛇,嘴里还叼着一只青蛙.渔夫可怜那只青蛙,就俯下身来从蛇口救走了青蛙.但他可怜这条饥饿的蛇,于是找了点食物喂蛇,蛇快乐地游走了.渔夫为自己的善行欣慰.时过不久,他突然觉得有东西在撞击他的船,原来,蛇又回来了,且嘴里还叼着两只青蛙.
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奖励得当,种瓜得瓜,奖励不当,种瓜得豆.经营者实施激励最犯忌的,莫过于他奖励的初衷与奖励的结果存在很大差距,甚至背道而驰.
环顾周围为数不少的停产、亏损企业,为什么一些员工冒下岗的风险磨洋工而不去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什么拼设备、拼资源、拼员工体力的短期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就像那位渔夫,奖了不该奖的角色,挫伤了一些人的积极性.如今,企业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因而,激励不能简单从事,需要周密考虑.如果仅凭表象实施奖励,就有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