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 壤
1.基本介绍:
息壤是大禹之父鲧治水在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遗迹,位于南门外西侧城墙脚边,系一长约40米,宽约10米的土丘,其上有石柱四根,以示标志。息壤即熄壤就是草木灰(阴火),女娲补天(洪水泛滥)止水古老巫术,可能来源于古代妇女临盆用草木灰止血。
息壤,是古人对大禹有效治理此处长江边上的洪灾险情(即“管涌”)的神秘称谓。“息”为生长之意;息壤,就是指能不断增长与水势相抗衡的土壤(或沙石土填充物)。
2.史献记载:
《山海经》中就有“禹以息壤堙洪水”的记载。
《山海经·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玉堂闲话》对此则有更清楚明了的表述:“禹镌石造龙宫填于空中,以塞水眼。”可见大禹治理管涌险情选用沙石填塞水眼与现今的做法基本相同。这也足见大禹治理水患险情的高明。此处管涌的有效治理,使百姓对大禹更加崇敬不已,息壤也因之罩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为一块似乎能呼风唤雨的神壤。如稍有不慎,触怒息壤,就有可能大雨滂沱,引发洪涝,遭至灭顶之灾。当然这只是一种神话传说而已,但吸取教训、小心为上的防治水患却是千真万确的。这大概也是息壤这一胜迹世世代代流传不息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