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城
佚名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滇池长对联
孙髯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故 宫
佚名
在北京的市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高约十米,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为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过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龙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二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它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与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飞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和元旦、冬至等都在这里举行仪式。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旁排列着仪仗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周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的时候,皇帝先在这里休息,并接受司礼官员的朝拜。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这里是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如果往保和殿西侧走,就会发现有一座收藏古代画作的绘画馆;另一座陈列百余年前中外钟表的钟表馆则坐落在保和殿的东侧。
保和殿的北面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广场以北就是故宫的后半部分,由南往北依次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其中,坤宁宫北面的御花园里种植了奇花异草,布满了山石亭阁,景色非常优美。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共有文物一百多万件,其中许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沿着故宫东路的九龙壁向北走,经过宁寿门,就会来到珍宝馆。珍宝馆里陈列着古代王公贵族们的各种奇珍异宝。
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构成了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