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23.孔子游春

 孔子/奔流不息/温文尔雅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2.经典语录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  

 

【奔流不息】

1.含义

息,停止;歇。水流奔腾而不停止。指水不停地流。

2.拓展词语

近义词:奔腾不息

反义词:戛然而止

3.相关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局部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温文尔雅】

1.含义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2.拓展词语

近义词:彬彬有礼、文质彬彬、温柔敦厚、温文儒雅。

反义词:凶神恶煞

3.相关成语: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文”"可以是指文化的修养。“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