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3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一)周总理的魅力

作者:淙淙水

周总理带着一身的疲惫走了。

当从收音机里传来哀乐声,听到总理逝世的消息,我家的大人和孩子们都震惊了,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我所有认识的人的脸上也都蒙上了阴云。

那年的天很冷,外边滴水成冰,但从电台和报纸上听到看到北京十里长街哭送总理的情形是真真切切的。举国哀声,毫无夸张。

据说周总理是世间睡得最少的人,此时睡去,竟是长眠。我可以断言,周总理还是世间最累的人,“鞠躬尽瘁”用到他身上再适当不过。

除了毛主席,我们那代人最敬仰最喜欢最佩服的就是周总理。我们那时候看电影,主片之前都有几个加演的纪录片,见识周总理大多是通过这些纪录片。当周总理从银屏里健步走出来,走到外交场合,走到集会场所,走向观众,人们无不为他那大国总理的风范而叹服,常常自发地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周总理俊朗的形象更为女人们啧啧称赞。

人民不是浅薄的以貌取人、凭表相论英雄的一群。大人们讲的一桩小事现在我还记忆犹新。1967年,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辽宁的造反派三派代表,做工作要求实现大联合,我父母所在的那个大企业的一个造反派代表也参加了。回来之后做报告时讲:接见到了深,周总理说请大家吃夜宵。他心里猜想总理请的夜宵会是什么好吃的呢?结果就是一人一小碗麦片粥。大家三口两口吃完了。意想不到的是,周总理往碗里倒了一点水,晃一晃喝了下去。那人讲得动情,大家听得动情。

这就是人民的总理!

我历来不相信什么造神的说法,也不赞成威望是大搞个人崇拜搞出来的论调。周总理就是例证,他在世时就有一股反对他的势力,他离世后更有各种各样飞来之石,但影响到老百姓心中对总理的好印象了吗?没有!

我还想:那个时代人民拥护共产党,概因有一批以周总理为标志的党的干部;那个时代能产生周总理这样的人民公仆,概因那个时候的党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一群。30多年过去,不知道这会不会就此成为历史。

(二)周总理笑了

作者:牛鸣之

一九七七年,一月七日下午,单位突然通知我,立即动手画一张巨幅的周总理像,次日八点以前必须完成,只能提前,不能延后。因为,明天早上九点在露天会场召开几千人的大会,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那时候,粉碎四人帮才三个月,文革的阴影还远没有完全消失。后来人们常用“心有余悸”这个词语来形容当时一些人的心态,特别是像我似的挨过整的人。

画笔我搁置已久,重新拿起来才一两年。而且只限于画静物和风景,不碰人物画。为什么?因为文革中的“人”有着太多的政治色彩,是跟阶级、路线联系着的。一个没有改造好的臭老九,能画好工农兵的高大形象?工农兵形象说的是“高大”,而领袖形象则是“伟大”。你那两下子能画出这个境界吗?我回答自己,不能,或者很难。

但我知道,推却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因为,当时在贵州山区的那块坝子里,能担当这个任务的,找不到第二个人。更因为,总理逝世后,四人帮压制群众的追悼活动。现在隆重纪念,表达了人民压抑已久的缅怀之情。与纪念大会有关的事情,岂有推却之理!只是,只是我担心画不好而已。

下午准备材料。晚饭后动笔。厚厚的画纸几乎钉满家里的一面墙。画高处要上梯子。基本工具是尺子、铅笔、橡皮、木炭条和炭精粉。

作为临本的照片很小,从杂志上剪下来的,估计不到十个厘米,就是人们十分熟悉的那张总理标准像。

家人都入睡了。屋里静悄悄的,笔在纸上摩擦的声音都听得到。

渐渐地,总理好像从雾里走出来。

渐渐地,总理好像来到我的身边,微笑着对我说些什么。

多么熟悉的微笑呵!

但是,在照片和电视中,我也见过总理别样的表情。尤其文革以来,总理的笑容明显被严峻、忧虑甚至愠怒所替代。其缘由,中国人的绝大多数心里是明白的……

凌晨五点多基本完成了。我松了一口气,拉开距离,从几个角度看大效果。这时,我感到,整个画面不够协调,或者说有点别扭。看上去,形是准的,素描关系对头,虚实处理也可以。我反复调整,仍不理想。窗外已经发亮,快六点了,怎么办?我焦躁不安。

妻子起来了。她过来一看,叫道,嗨,总理在微笑还是生气呵?

谢天谢地,问题让她给找到了!原来,我边画边想,想到总理横眉冷对四人帮的情景,画笔跟着感觉走,竟不由得在总理微笑的脸上添加了几分怒气。

我把总理微蹙的浓眉舒展开来,又把嘴角调高一点。

顿时,总理笑了——

正是我们非常熟悉非常亲切的严肃里含着笑意的那种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