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在路口的民族英雄
小时候不懂事,记得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讲,岳飞是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是民族英雄,于谦、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还有,把鬼子引进八路军伏击圈,被鬼子杀害的王二小也是民族小英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更是民族的大英雄。这些形象,一直在我的心目中光大着。
直至有一天,网上,还有媒体里在讨论什么,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话题。真是玩笑,这还有疑问吗?难道这多年来课本文章都错了?扪心想来,真的有些想浅探一二了。
以前,但凡填个履历表什么的,都有民族一栏,我会毫不犹豫的填上汉族。可能住在京畿之地,当时,填其他民族的少,顶多有填满族回族的。再后来,知道了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除了汉族,其他都是少数民族。我们的国土上,有新疆,宁夏,广西,西藏,内蒙古五个自治区,正是这些民族,组成了我们泱泱华夏大家庭。我们的五星红旗,也蕴含着各民族大团结的意义。
不妨走马观花,挂一漏万的简说一下汉族。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人称自己为汉族,始于汉朝,历史延绵至今。汉族遍布国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纵观历史,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称黄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这是被历史认知确认的。
炎帝、黄帝、蚩尤三祖,大战阪泉与涿鹿之野,尧、舜、禹迁徙繁衍在黄河长江两岸,神农尝百草教以农耕在楚地,祝融引火唤醒文明在湘南,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这些向往美好挑战自然的天籁开篇,都诞生在中原文明圈的沃土。
看看夏商周的起源,瞧瞧春秋争霸的领地,想想齐楚燕韩赵魏秦的围城,我们就有一个发现,长江黄河,中原大地,人杰地灵,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这块土地上,角逐,争斗,厮杀,金戈铁马;在这块土地上,甲骨文,竹简,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辉耀四海;在这块土地上,诸子百家,先贤大德,哲理清谈,层出不穷。
历史在中原大地上续写辉煌,人们在黄河长江的养育下农桑繁衍。斗转星移,人们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扼杀着文明,改朝换代。
因为,这里是始皇帝开天辟地的地方,是汉民族聚集的地方,是王道乐土,这里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文人,接受的是汉文化,墨客,写的是汉文章,骚客,作的是汉诗文,百姓,崇尚的是儒道家,史学家,记载的是汉历史。
稍加注意就会看到,少数民族因为战乱,老百姓为了避祸,都“跑反”到边远的山区,深山老林。久而久之,刀耕火种,远离文明,形成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演化出新的民族。这些地方,被统治者称之为“蛮荒之地,”“瘴气之乡,”“天涯海角”。我们记得,到了宋代的时候,林冲发配沧州,那里业属不毛之地,别说山高皇帝远的边塞盲区了。
一个以汉民族为中心的地域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排他性亘古就出现了,一个大汉族主义原发性的产生了。
汉族动辄蛮夷,张口番人,对汉化以外的民族,自己有着天生的优越和防范意识。中华的历史就这样写着,以汉人为中心的写着。匈奴,契丹,女真,吐蕃,一直徘徊在汉民族的周围,中原的富庶与文明一直是外族所窥欲想占有的。合婚维系着脆弱的亲情,适者生存才是道理,燕山胡骑,马踏中原才是剽悍的原动力。
所以,历史就这样记录了:进入中原就是侵略,就是掠夺,由此而产生的抵御外来侵略,很早就拉开了序幕。
毋庸置疑,历史就这样认为:凡是进入汉民族领地的,就是侵略,凡是带领抵御侵略的人,就是民族英雄,有影响的,更是载入史册树碑立传被传唱的民族英雄。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过辉煌也历过屈辱,华夏的疆域,遭过践踏又抚平创伤,时间的长河汇成了一部融合的历史。改朝换代的君主们,无一例外的接受了汉文化的洗礼,自觉不自觉的回归到正本清源。追根溯源,我们的先民都是华夏的子孙,充其量也就是主脉与支脉的关系。历史就是这样,上演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剧,逐渐被整合了,我们终于汇成了华夏的大一统。
历史上形成了种种的偏见,也记载了众多的华而不实。这就需要人们去平心静气的对待,非得下意识的去修正什么反而不好,不如让它去慢慢的淡化。自己内部的事情,随他去好了。看我巍巍大中华,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今后,凡是犯我中华疆土的,就是我们的敌人,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但愿如此,就是如此。
(二)蒙古印象
初到蒙古
蒙古,一个陌生、荒漠的国度。
3月中旬,咋暖还寒的季节,走出乌兰巴托机场,远处高低起伏的山坡被凌乱的积雪覆盖着,午后尽管有阳光空气还是很清冷,相似的面孔,陌生的语言文字标志着这是另一个国度。汽车沿着尘土飞扬、崎岖不平的小路奔跑,一群像是放学的学生,站在没有车站牌的地点像是等公交车。他们的穿着是时尚的,高桶的皮靴;时尚的羽绒服;牛仔裤,如果不说话看不出和中国人有什么差异,路边不时出现的俄文字样,心里不得不接受这是另一个国度。
一望无际干枯的草原,一片一片被白雪覆盖的丘陵,汽车走过几道高低起伏的弯路,一个孤零零的栅栏和白色帐篷,草堆、羊群、炊烟出现在前方,渐渐清晰,又慢慢远去。翻越过无数的起伏弯曲沟壑,才看到一座小镇矗立在荒漠的丘陵间,夕阳下星罗棋布的木屋,一条条木栅栏围成的个体,屋顶彩色木条的装饰给这片荒寂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片静谧、宁静的风貌。晚霞斜照,羊群随着骑马的主人往回赶,自由、奔放、悠闲的生活方式,犹如一幅美丽自然的风景画。蜿蜒起伏的山路偶尔会相遇一辆车,路边偶尔会出现几棵树缠满了天蓝色的哈达,表达这里百姓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碧蓝的天空有时漂浮着几朵白云;天色渐渐暗下来,不知目的地有多远,心里不免产生一丝的恐惧。夜幕降临前夜灯点亮了达尔罕。
敖包漫步
草原,一个小高坡上,时常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面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颜六色的神幡,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 萨满教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牧民们每逢路过,远远地就要下马叩拜。每年的四、五月份,根据喇嘛推算准确的日子后,牧民们骑着马,每人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从四面八方来到当地的一个高坡上,都会自然的绕着它走五圈,并捡上小石头堆上,寄予对昆仑神的敬仰,这是蒙古人永远膜拜的神密圣地,敖包相会,是有情人相识相恋的见证地。夕阳下,蒙古客人带领我们登上有廓坡顶,冷风吹拂着面颊,怀着神秘虔诚的心境,围绕敖包祭礼,向远处眺望,一片连绵荒坡干枯的景象,低洼处雾霾笼罩下的隐隐约约红顶的蓝色的建筑,才让人感到这里是有生命活动的地方,不禁让我感慨人类生命是这么的顽强和伟大,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啊!达尔罕,伟大的生命值得敬仰。
草原之旅
翌日早晨,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茫茫荒原,高低起伏的丘陵,汽车在干枯的草原上撵出一条弯曲的小道,一会儿奔上坡顶,好像车的前面是空的;一会儿就掉进深沟;没有一定车技的人是不敢在这开车的。零落的白雪虚掩着草地,偶尔碰见几只孤单小鸟低空飞翔鸣叫;不禁使我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一会儿碰见懒散吃草的羊群、马群;在小路上水坑旁歇息的牛群,这里太静谧空旷了,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吵杂,只有宁静,让人的心境瞬间褪去大都市的华彩,也褪去了大都市的烦恼和尘埃,心灵和肺脏都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涤和整理,在这里可以毫无顾忌的大喊。
远处的山丘会隐约展现在眼前,有树木,走近了,这里像林海雪原,白雪覆盖的地上,一片葱绿的松树,树下满地的松果;湛蓝的天空飘动着一朵朵白云;冒着徐徐白烟的蒙古包;薄雪覆盖的低矮的山峦;栅栏围起的牛圈;草堆,真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在天一方。
蒙古包的烤牛肉别具一格,类似天然气钢瓶内装上石头在野外烧热,再放入牛肉、土豆、调料,再加热半小时,一罐鲜嫩飘香的牛肉就呈现在客人面前,蒙古包外阳光、白雪、蓝天,天寒地冻;蒙古包内笑脸、歌声、手抓,温暖如春。
傍晚,汽车在颠簸中向大森林驶去,两棵相互缠绕环抱的大松树在昏暗的天色中倍显神圣和空灵,树木忠贞不渝的爱情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挂满了天蓝色的哈达寄予着多少过往行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曾经感动和激励过多少男男女女,依此为神树膜拜朝觐。
夜色中狂奔的车上,一路的歌声宣泄着蒙古人的热情、自由和奔放;对生命的热爱,对幸福快乐生活追求。
蒙古人的好客,热情、纯朴、开朗比这美丽的景色更加让人恋恋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