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1 秋游
 

普知识——稻子|高粱|蚂蚱

 
 

稻子

 

1.基本信息

    稻子指稻生的"子女",即稻谷。稻,按其生存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水稻(其中的水一贯指淡水)、旱稻(陆稻) 、海稻。
 

2.品种简介

    稻子(学名:Oryza)是草本类稻属植物粳、糯等谷物的统称。一般所说的稻子是指需要在水田种植的庄稼的总称,而本草上的稻子专指糯米。“稻”字是从舀字转变过来的,而舀的本意恰恰就是一个人在石臼上舂米。因为它的口感又黏又软,所以又叫做糯米。稻子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到1.8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厘米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
 

3.生态特性

    稻子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厘米。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原产亚洲热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6000~7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高粱

 
 
 
 
    高粱,拉丁文名: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秆较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中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酿酒。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属于经济作物。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较粗壮,直立,高3-5米,横径2-5厘米,高粱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0-70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白粉,两面无毛,边缘软骨质,具微细小刺毛,中脉较宽,白色。
    圆锥花序疏松,主轴裸露,长15-45厘米,宽4-10厘米,总梗直立或微弯曲;主轴具纵棱,疏生细柔毛,分枝3-7枚,轮生,粗糙或有细毛,基部较密;每一总状花序具3-6节,节间粗糙或稍扁;无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5-6毫米,宽3.5-4.5毫米,基盘纯,有髯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具毛,初时黄绿色,成熟后为淡红色至暗棕色;第一颖背部圆凸,上部1/3质地较薄,边缘内折而具狭翼,向下变硬而有光泽,具12-16脉,仅达中部,有横脉,顶端尖或具3小齿;第二颖7-9脉,背部圆凸,近顶端具不明显的脊,略呈舟形,边缘有细毛;外稃透明膜质,第一外稃披针形,边缘有长纤毛;第二外稃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具2-4脉,顶端稍2裂,自裂齿间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长约14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离,柱头帚状。
    颖果两面平凸,长3.5-4毫米,淡红色至红棕色,熟时宽2.5-3毫米,顶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长约2.5毫米,小穗线形至披针形,长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红棕色;第一颖9-12脉,第二颖7-10脉。花果期6-9月。染色体2n=20(Celarier, 1958)。
 

2.生长习性

    喜温、喜光,高粱原产热带,是喜温作物,高粱植物形态图 在生育期间所需的温度比玉米高,并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全生育期适宜温度20-30℃。高粱是C4作物,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高粱属于短日照作物,任何品种在短日照处理下都能加速发育。抗旱、抗涝、耐盐碱、耐瘠薄 高粱根系发达,根细胞具有较高的渗透压,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能力强。同时,茎、叶表而有一层白色蜡质,干旱时能减敏感。
 

3.药用价值

    性味:《纲目》:"甘涩,温,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高粱味甘性温,食疗价值相当高。中医认为,高粱性平味甘、涩、温、无毒,能和胃、健脾、止泻,有固涩肠胃、抑制呕吐、益脾温中、催治难产等功能,可以用来治疗食积、消化不良、湿热、下沥、小便不利、妇女倒经、胎产不下等。
 

蚂蚱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1.基本信息

    蝗虫俗称“蚱蜢”,台语称之为“草螟仔”。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时可看到两只蝗虫雄上雌下的结婚画面。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分类: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的所有昆虫。
    种类:全世界约有25000种,台湾目前已知有100多种 。
    生活史:卵→若虫(幼虫)→成虫。
 

2.特征习性

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后翅为半透明。一些种类的蝗虫翅膀退化变小,一些种类如菱蝗已丧失飞行能力。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种类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虫种类是杂食性,也吃昆虫尸体,甚至连同类的尸体都吃。一些种类的雄虫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虫,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音结构不同。
    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动。脚达,尤其後腿的肌肉犟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幼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若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形态及生活习性):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3.食用价值

    中国食用蝗虫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人们习惯将蝗虫洗净用油炸,佑酒食用,据《食用昆虫与菜谱》一书中介绍,蝗虫体内含有蛋白质73.5%,氨基酸18种,总含量为20.3%,蝗虫体内还含有维生素B1、B2、E、A胡萝卜素和丰富的多种维生素,4种脂肪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常食用的种类有中华稻蝗,东亚飞蝗等。蝗虫在全世都有以蝗虫做食品的习惯,蝗虫的肉质松软,味美如虾,各大宾馆、饭店煎炒烹炸做出的“油炸蚂蚱、陆地飞虾、飞蝗腾达”等几道菜手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又如墨西哥近年来出版的一本叫《吃昆虫》的册子,书末列举了40多种昆虫菜肴加工谱,其中列举的第一例就叫做“中国风格”的“花生炒蝗虫虾米”据昆虫菜谱集锦介绍“葱炒蝗虫”锅内投入清油或者猪油,把新鲜洋葱片炸熟,再加入洗净后的蝗虫略煎一会,再加入食用香料(如五香粉、桂皮粉)以及大蒜、辣椒粉等,然后喷少许水拌匀。炒熟,将葱炒蝗虫作为面包的夹心即成为蝗虫三明治。
 
 
 
 

综合拓展:

 

描写秋天的名诗名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唐】王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杜牧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唐】杜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词》【唐】刘禹锡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初秋》【唐】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