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活化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活化石》是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本课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三种古生物: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的银杏树,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还有稀有鱼种中华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在读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在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活化石的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三、说教法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巧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文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深切的情感体验。
2.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从而加深理解体验,获得情感的熏陶。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活化石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兴趣。
四、说学法
因为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把“自主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这两种学习方法引入课堂,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思考,大胆质疑,在合作探究中共同进步。
五、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
3.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2.板书生字词:引导学生自读、评议、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做猜字游戏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从而把枯燥的识字变成有趣的识字活动,扎实有效的进行识字教学,切实落实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的学习目标。(三)、细读感悟,读中悟趣
(三)精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2.你最喜欢哪种活化石,把有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3.重点指导第二段“银杏树“:
①自由朗读,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②教师板书:珍贵小扇子长得慢
教师抓住银杏树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采用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教师范读等不同读书方式,渗透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银杏树,帮助学生读好课文。
4.剩下的两个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小组喜欢的小节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可以齐读、男女生分读、表演朗读等多种汇报形式。
5.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拓展延伸。
请小朋友们把课前收集的有关活化石的资料,来和同学们交流。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既可以概括课文内容,又突出了重点,便于学生记忆,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活化石
你见过化石吗?
在哪里见过?
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字:化 孙 博 历 史
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银杏树:珍贵小扇子长得慢
上述板书既体现了本文重点也使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字音,初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意识。(重点)
3.增强找资料、学知识的兴趣。(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解题激趣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恐龙吧!从哪儿知道的?说一说现在还有恐龙吗?既然恐龙已经死了亿万年,现在的人类又是怎样知道它长什么样的呢?(根据恐龙留下的“化石”)科学家通过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教师解释“化石”)可是,你们见过活的化石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几种“活化石”。
2.出示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解题激趣,导入新课。
二、图文对照,理解新课
1.教师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挂图(银杏树),学生观察树的特点和树叶的形状。
(2)齐读“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指名读“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再说说类似的词语,例如“一棵棵树木”。
(3)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说说银杏树在生长上还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图文相结合,理解课文。
(4)教师讲述银杏树的其他用途、特点。
(5)指导朗读,注意重点词语。
4.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说谜语“圆滚滚的身子黑白配,爱吃竹子、爱爬树,是我们的朋友、是国宝。”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熊猫)
(2)出示挂图,学生说说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及对大熊猫的了解。
(3)老师介绍大熊猫生长的时代及以前的生活特点,以前大熊猫是吃肉的。
(4)学生朗读,带着喜爱的语气。
5.学习第4自然段。
(1)朗读“鲟、鳞、核、缺、稀”这些字形较难的字。
(2)出示中华鲟的图片,学生观察它的样子。
(3)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找一找,读一读:它在地球上生活了多长时间?它生活在哪?最大的有多重?它的身上长着什么?眼睛像什么?嘴有什么特点?
(4)从问题的解答中,学生增加对中华鲟的了解。
6.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都是“活化石”,对研究生物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7.教师介绍其他活化石的资料,激发学生对地球生物的保护意识。
三、朗读课文,加强了解
1.齐读课文,注意生字字音及标点符号的停顿。
2.教师范读课文,读出感情,学生自由朗读。
3.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活化石”,谁来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板书设计
活化石
银杏树:叶像扇长得慢
熊猫:吃竹子真可爱
中华鲟:身体重样子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2.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重点)
3.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子写数量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字音、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分组朗读第2~4自然段,看哪组读得好!
3.介绍一下三种活化石的特点及对它们的了解,说说自己对动植物的态度。
二、掌握字形
1.给生字注音,能准确认读。
2.自己观察生字,利用熟字来记忆字形。
设计意图:自主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形,理解字义。
3.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后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更正。
三、再读课文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出喜爱的语气,开展夺红旗朗读比赛。
四、照例子写一写
1.出示例子: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学生观察词语特点。
2.教师口头引导:小鱼、树、花应该用什么词语来搭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讲一讲其他的数量词。
3.出示题目:一块块_______,一条条_______,一棵棵_______,一只只_______,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注意答案的多样性。
4.师总结答案,师生共同评议,学会该类词语的搭配。
五、课后回顾
说说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