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6课 “红领巾”真好

名师说课稿

《“红领巾”真好》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红领巾”真好》一文是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学生喜爱朗读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家的启发熏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热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叽、喳、蓬、跃”等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识字规律。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蓬”、“扑棱棱”的正确读音。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说设计理念

1.“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识字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阅读理解上,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学生的角色表演,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语文,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进行审美和探究。

2.“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并在读的基础上,学生经历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发展思维和语言,加强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教法学法

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如下几种教法方法:

1.谈话激趣法。

2.整体阅读法,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3.情境教学法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课

1、清晨,林中格外热闹,听,(出示课件鸟鸣声)山林中鸟叫声是多么清脆!

2、小鸟在枝头唱着什么歌呢?板书课文题目26“红领巾”真好

3、小鸟为什么唱这样的歌?我们就一起走进山林去看一看吧:

4、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画出不懂的词语。

3.检查初读情况

a.学习课文的第一步是学习生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生字呢?

b.你是用怎样记住生字的?

c.阳光穿过树叶洒在我们身上,小鸟们都起床了,它们想考考大家呢,瞧!(课件出示小鸟衔着生字卡片)

d.你们读得真好,小鸟很愿意和你成为好朋友,送小鸟卡片。

e.小朋友们,请大家用合作的方法一起记住这些生字。

f.出示“我会写”的字

这八个生字按结构可以分为几类?怎样能准确而又牢固的记住?

7、看谁写得最规范?

(三)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1.同学们生字词已经跟你们成为好朋友,那课文一定能读得正确流畅。

2.重点纠正:

a.扑棱棱,“棱”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它读二声,在连成词,就读一声

b.叽叽喳喳:小鸟叫得多好听呀!叽叽喳喳再来一遍

想想小鸟是怎么叫得?欢快一点,再来一遍

c.学生读词语。崭新、木牌(你读得真好,小鸟很愿意和你成为好朋友)送给学生带有小鸟的卡片。(在这个环节中融入微课教学让学生更能理解“扑棱棱”“叽叽喳喳”“崭新”的意思,进一步理解人和动物成为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3.提问: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小鸟最快乐?

4.指名朗读课文,说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

5.指导朗读。

清晨,小鸟快乐地唱歌,蹦跳,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第一节。

6.小结:刚才我们用“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节。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懂第23节。

7.朗读时速度较快,体现小鸟捕捉害虫时非常忙碌。

8.第三节中勾画出是“是‘红领巾’”来放鸟巢。少先队员一大早来到树林里,是为了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窝。他们还插上木牌,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9.“不许打鸟”是严厉禁止打鸟,朗读这句时语气要坚决。“‘红领巾’真好!”要读出赞扬少先队员的语气。

重点理解:

①“红领巾”指谁?(看图理解,指少先队员。)

②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少先队员一大早就到树林中,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广泛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③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找出规律,指导背诵

这三节诗有什么相似处,反复诵读,练习背诵。

1.用引背法指导背诵。

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学生齐读第一节)。

师:清晨,林中谁最活跃?——(学生齐读第二节)。

师: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学生齐读第三节)。

提问:小鸟为什么赞扬“红领巾”真好?

2.同位互相问答练习背诵。

3.指名个别有感情地对背。

(五)课外知识链接

1.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同学们讲鸟类趣闻。

2.谁来为鸟做个鸟巢或广告牌,到公园、郊区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微课展示做鸟巢、做广告牌)

七、说板书设计

“红领巾”真好

少先队员插木牌

爱鸟、护鸟、放鸟巢

总之,整个设计,我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自主交给学生,让学生兴趣中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乐学、会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培养了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的学语文、爱语文!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认识要求会认的字,能读准字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读课文题目)课文题目中的“红领巾”为什么加上了引号?“红领巾”指什么?我们共同学习,到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标出小节序号,圈出生字并大声读一读。

3.同桌互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jī)(zhā)(péng)(yuè)(léng)(cháo)(zhǎn)(pái)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借助汉语拼音,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三、学习课文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说说“红领巾”为什么加引号。“红领巾”指什么?

(“红领巾”不是指戴着的红领巾,而是指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

2.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你能从文中找找答案吗?(“红领巾”放鸟巢、插木牌。)

你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最后一句吗?(指名读,评读。)

3.“红领巾”除了放鸟巢、插木牌,还会做什么呢?(想象)

“红领巾”真是太好了,我们一齐读读这一小节吧!(齐读)

4.“红领巾”真好,你觉得小鸟可爱吗?看图,读读课文,说说觉得它哪里可爱。(外形、叫声、作用)你能找出文中的原句读读吗?(指名读)

(1)完成练习。(可填文中内容,也可想象填。)

机灵的()翠绿的()

蓬松的()快乐的()

(2)老师范读。

(3)学生仿读,读出对小鸟的喜爱。

设计意图:感悟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5.配乐读课文。

(l)配乐读全文。

(2)以问答的形式读课文。(师生互读,学生互读。)

四、实践活动

做一件爱鸟护鸟的事。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

五、拓展思考

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板书设计

“红领巾”真好

小鸟——保护树木——是人类的朋友

“红领巾”——保护鸟类——保护自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课文,背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背诵课文,复习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

3.师指导写字。

4.生描红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