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3课 假如

名师说课稿

《假如》说课稿

一、说教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诗歌中一个小节。

四、说教法

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重视学生自读自悟,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给足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自读自悟。

六、说教学流程

(一)紧扣生活,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已知经验首先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神笔的作用吗?让学生明白马良这枝神奇的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这样就调动学生对神笔的兴趣,学习的欲望也被激发了。

(二)听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点,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碎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以识字为主,二年级的识字量大,学生认的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多种形式多次复现生字,先让学生四人小组按小组合作识字三步法合作识字,并要求学生在小组自学中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由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识记,而后齐读几遍。最后我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领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出现生字,及时正音,并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进一步巩固生字的音,形,义,以此突破本课的重点,同时把评价融入其中。

(四)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让学生自读课文中再一次感知课文内容。

(五)细读课文其中一节,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的:由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一节学习,小组内读后交流:这一节诗讲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

2.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学生简单讲述。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3.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23课《假如》。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比比看谁听得最认真。

播放媒体资源。

2.师:听完朗诵,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答。

3.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答。

三、识记生字

1.师:你喜欢这篇课文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顺,并画出生字。

2.四人小组自学生字

1)读一读,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

2)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3.汇报交流

1)抽读卡片,检查自学。

2)提出难记生字。

3)学生针对难记生字,谈个性化识记方法。

4)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师:同学们,如果我把这些生字放在句子中你还能认识吗?(出示句子)

①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②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③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待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④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huán]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⑤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而是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5)指名读。

四、细读感悟

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后学生评价。

2.指导停顿。

师:今天咱们学的是一首小诗,和课文不一样,要能读出音乐美、节奏感。比如,第一行后虽没标点,但也要稍稍停顿。

3.自己练习,体会。

4.理解内容,指导感情。

师:感觉一下小作者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画这样一个太阳?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如果你是这棵小树,你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生想象,回答。

师:你觉得这一小节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兴奋。

5.试着练练。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评价。

2.师: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中理解“遥远”的意思。

3.师: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待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答,谷粒、米饭、面碎等。

4.师: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

生:谷粒。

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的生活,小女孩和我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喜悦……

5.男女生比赛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评价。

2.师: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中感悟“不幸”一词。

3.师:此时,西西如果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

4.师:西西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在球场上玩球、在……

指名说。

5.师: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五、总结

师: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

小结:前面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这首小诗,谁愿意再来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评价。

2.师:小女孩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多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好吗?

学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名学生背诵。

二、深入探究

1.师: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引导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2.师: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小女孩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指名答。

师:是啊,生活中没有那样的神笔,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实现,所以小女孩说——假如。但是小女孩和我们都有如马良一样的爱心,这是最可贵的。让我们齐读全文,一同来享受小女孩带给我们的美好。

师生齐读。

三、拓展想象

1.师: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

学生自由想象说出自己的愿望。

2.师: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按照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抽学生上台展示。

四、指导书写

1.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2.学生书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评析。

板书设计

假如

(有神笔)

画太阳让小树成长

画谷粒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让西西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