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海底世界

【中国的内海】

     中国的内海包括渤海和琼州海峡两大部分。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琼州海峡,是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之间所夹的水道,因海南岛的别称琼州岛而得名,为中国三大海峡之一。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平均宽为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

 

【中国的海洋水产】

    我国广阔的海域中,生长着茂盛的海藻和大量的浮游生物,适合海洋鱼类生存,加上我国的海域都处在温带和亚热带,水温条件好,所以我国的海洋渔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渔场,面积约占世界优良渔场的四分之一。主要的海产鱼有一千五百种以上,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鱼类也有近两百种,如大家熟悉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鲥(shí)鱼、鲳(chāng)鱼、海鳗(mán)等等。另外,乌贼、虾、蟹、贝类、海藻、海兽、海鸟、海洋爬行运动等,品种也极其繁多。

    大黄鱼一般生活在暖水性海中。每逢秋冬,它们迁移到深海海底居住;春夏之间,又成群结队游到浅海区。这种鱼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一般不游往其他国家的海区,所以有我国“家鱼”之称。

    小黄鱼又名黄花鱼,生活在渤海、黄海和东海。鱼群冬季向南洄(huí)游,洄游时能发出青蛙般的叫声,沿海渔民往往利用这个特点进行捕捞。

    每年四、五月间,我国浅海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来自远海的软体动物——乌贼。乌贼在遇到敌害时,能突然放出一种墨汁样的液体,使周围海水立刻变黑,它就趁机逃脱,所以又叫墨鱼。

    内海、渤海盛产对虾。这种虾最长的可达八寸,经济价值很高,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我国的海蟹有五百多种,最主要的是梭子蟹。它既善于游泳,又会挖掘泥沙,常潜伏在浅海海底及港湾、河口等处,产量很高。

    在辽阔的海面上,还可以大量捕到一种伞状的,下面有许多“手肢”的腔肠动物,这就是海蜇。另外,海参也是我国渤海等地的名贵海产。

    海洋鱼类经济价值很高。假如我们每年能够捕捞一千万吨鱼,它的肉量就等于三千多万头牛,或等于一亿多头猪,或等于五亿多只羊。鱼类营养价值很高,它含的蛋白质比猪、牛、羊都多。另外,鱼油可以做润滑油、油漆、肥皂的原料;鱼类的头、尾、骨、内脏可以制成鱼粉,做家畜的饲料,也可做农业肥料;鱼的肝脏可以提炼医药上用途很广的鱼肝油;鱼皮可以制胶制革;鱼膘biào可以制成外科手术用的缝合线……

    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多么丰富的水产资源啊!

 

【海底的地形】

    海底地形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象人们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来那样平缓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只不过一切都掩盖在海水之下进行而已。海底地形与陆地一样,有山岭、高原、盆地、丘陵等形态。海底地貌按洋底起伏的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平浅海底。大陆坡是大陆架与深海底之间较陡的陡坡。大洋底是海洋主要部分,有海岭、海脊、海底高原等正地形;也有海沟、海槽、深海盆地等负地形。海盆:大洋的主体部分。洋底下凹并为海岭或海底隆起所分割的盆地。面积大,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较平坦,深度3000-6000米(大多为4000-5000米)。覆盖着深海沉积,以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为主。海底山脉:又称“海脊”或“海岭”。深海底部狭长绵亘的高地。长度可达上万公里,宽1000-3000公里,高2000-4000米。个别山峰出露水面成为岛屿,如此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等。大西洋中央海底山脉,纵贯南北,山脉走向与大洋轮廓一致,呈S形。太平洋海岭分布在中部,南北绵延1万公里以上。印度洋海岭分布呈人字形。海沟:大洋中水深超过6000米的狭长陷落地带。长可达数千公里,宽一般在百公里左右,两侧坡度陡急。海沟常与海岭相伴分布。海岭出露水面成为岛屿,在太平洋西部和北部,一系列岛屿呈弧形,成岛弧。海沟一般在岛弧的凸面,邻近大陆沿海山脉或紧靠岛屿,大洋的边缘上。海沟多数分布在太平洋,尢以西海岸最著名。世界上最深海沟是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南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长2550公里,平均宽度70公里。海沟分布地区是地壳最不稳定地带,火山、地震频繁。象山港在浙江省象山县以北,自东北向西南,伸入陆地内部,长约50公里,宽仅6公里。港外有六横岛为屏障,形势险要,为优良港湾之一。

 

好书推荐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在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罗纳克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快去找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