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叛经离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就是纵横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含有“鸟”字的成语】
鸟革翚飞:革,鸟张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鸡。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
鸟集鳞萃:鳞,鱼;萃,聚集。象鸟类或鱼类那样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
鸟尽弓藏: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鸟面鹄形: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鸟枪换炮: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鸟穷则啄: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
鸟兽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鸟道羊肠:狭险典折的山路。
鸟得弓藏: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同“鸟尽弓藏”。
鸟焚鱼烂:指因内乱而覆亡。
鸟伏兽穷: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鸟覆危巢:鸟巢因建于弱枝而倾覆。比喻处境极端危险。
鸟骇鼠窜:形容惊恐逃窜。
鸟迹虫丝:比喻极易消失的事物。
鸟惊鼠窜:形容惊恐逃窜。同“鸟骇鼠窜”。
鸟惊鱼骇: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鸟惊鱼溃: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鸟惊鱼散: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同“鸟散鱼溃”。
鸟哭猿啼: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
鸟枪换炮:比喻情况或条件有很大好转。炮,同“炮”。
鸟入樊笼: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飞鸟进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鸟散鱼溃: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鸟声兽心: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
鸟啼花落:形容凄凉的情景。
鸟啼花怨:形容悲伤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