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平条约】
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这一年的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在美国纽约共同签署了《世界儿童和平条约》。这是儿童的宣言,是全世界儿童向这个世界发出的呼声——人类伟大的和平事业的呼声。世界各国的儿童们都希望世界能够和平,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纽约,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浅显明白的话语,是全世界儿童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中国代表:刘玉玲,她被评为“中国好少年”“少年之星”“中国首届十佳好少年”,“手拉手”活动创始人。现居美国。1986年应邀赴美国纽约,在联合国代表中国儿童签署《世界儿童和平条约》。1989年被评为“中国好少年”、“中国少年之星”和首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993年考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学院,1995年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到文化部工作,2001年定居美国。现为美国奥兰多大学金融学博士生。
【国际和平年】
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Peace)。国际和平年的主题是“捍卫和平和保障人类的未来”。
1982年11月16日,第3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哥斯达黎加的倡议,通过决议而将1986年确定为“国际和平年”。这是联合国倡议的一项重要活动,已经得到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组织的支持。
国际和平年的主要目标是:(1)促进联合国、联合国各成员国、政府间组织、教育、文化和学术机构以及新闻单位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促进和平、国家安全与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2)加强联合国作为致力于促进和维护和平的重要国家组织作用。(3)集中注意并鼓励反应当今世界的基本和平要求,尤其是在和平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相互关系、裁军和防止核灾难的紧迫要求、消除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行使人权和自由方面。
1985年10月24日,在联合国成立4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各成员国一致通过了“国际和平年宣言”,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保障人类未来。
【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和平奖是五个诺贝尔奖中的一个。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于每年的10月份宣布。在此之前,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成员将会以多数票来选择诺贝尔奖得主,人选一经决定,不得修改。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名字将会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儿童节的由来】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当时的很多国家表示赞同,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因此有人误解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将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益,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
从194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正式着装(普及校服前为白衬衣蓝线裤)。香港现时虽属共和国一部份,但民间在约定俗成下,香港儿童节的日期仍保留与中华民国一致的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