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寓言二则

【铃铛】

    指一种由晃荡而发声的铃,球形或扁圆形(圣诞铃铛为钟形)而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式样大小不一。铃铛发源于英国,中国的铜铃与小巧玲珑的铃铛有很大关系。铃铛是圣诞节时常用的装饰品。

    铃铛的意义:圣诞节象征着和平与安宁,圣诞老人手提着铃铛转村过市,为的就是为人们带来安宁。圣诞老人的麋鹿听惯了铃铛声,家里挂个铃铛就容易把圣诞老人引渡过来,好收礼物。

 

【竽】

    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上端插有一个角质的“塞”。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推测它们可能是为折叠管而设置的。

 

【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被秦国所灭,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纪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灭亡了。战国上承春秋乱世,后启大秦帝国,中续百家争鸣,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而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战国时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的雏形 

    战国七雄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重庆、四川大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四公子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族,人称“四公子”。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前314-前238年),战国四公子之一,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