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纸船和风筝》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还有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倾听中感知理解,在学习中体会意境,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我将本课定为两课时,我现在着重说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根据课文特点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强化倾听综合发展》课文题目研究,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文本内容的倾听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小组讨论,自主识记生字的方法突破,在此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并感悟课文。我将本课时的难点定为:让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注重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种方法是合作探究法,如在教学生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朗读课文时强调你读我听,我读你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另一种方法是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出示画面,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课文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一开始,我是这样导课的:在一座美丽的山脚下,住着一只小熊,在山顶上住着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那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他们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在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和风筝》吧。
这样导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感知全文,自主识字
于是就进入了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自主识字。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①划出本课的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通过看拼音/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猜一猜等方法
②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标出自然段,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接着,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指导识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识字
我对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进行检查。
①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采用互听互读、开火车读、摘果子、做游戏、对读等多种方法练习巩固,加强记忆。在这里特别强调“扎风筝”的“扎”是平舌音,它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两种读法:(扎针)(挣扎)。我让学生多读多练这个字。
接着我会说。
孩子们,你们的字音掌握的都很准确,咱们怎么把这些字牢牢的记在脑子里呢?这样就进入了指导生字书写的环节
②接着多媒体出示“我会写”的字。引导学生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猜字谜等方法,如:用猜字谜的方法让学生记住“一句话”的“句”字,“包子”的“包”去掉小尾巴。
③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我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字形特点,注意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说出哪些是上窄下宽、左窄右宽、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如本课中的(抓)字,它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我范写的同时,要求学生伸出手跟着老师书空。让学生自主写字,第一遍描红,第二遍临摹,在学生书写的时候,我巡视指导,并展示出书写规范的学生作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写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说:现在字宝宝都和我们成了好朋友,许多字宝宝聚在一起,带给了我们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纸船和风筝)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根据课文特点,不同的段落我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朗读。
课文中的1—6自然段,主要写了纸船和风筝给小松鼠和小熊带来了友谊,让他们感到快乐和幸福。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中两幅插图,小熊是怎样表达友谊的?小松鼠又是怎么表达的?它们是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让学生读出友谊的快乐,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乐坏了的心情。但朋友在一起总有磕磕盼盼的时候,小松鼠和小熊也有吵架的时候,让我们看看,它们吵架之后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找到“山顶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那它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抓住“小熊难过,小松鼠也很难过”来体会它们失去友谊的伤心。那它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呢?小熊每天都在扎风筝,小松鼠每天都在折纸船,但为什么不送给对方呢?谁来说一说?学生有的会说:都不好意思,爱面子。都在后悔当初自己的斤斤计较!这样的日子不好过,引导学生说出小松鼠和小熊的难过。从哪个词体现出了非常难过?(受不了了),什么叫受不了了?它们都渴望回到原来的日子。
都不好意思的时候,是谁先伸出了友谊之手,让纸船和风筝又重新回来了?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读出有关内容。松鼠在友谊面前放下了面子,把纸船放进了小溪里。我再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三幅图,看!松鼠看到天空中飘着的风筝,多高兴呀!引导学生读出和小松鼠和好后的兴奋。
为了更能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我用课件把课文中的插图做成动态的演示,让读的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使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
这一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欣赏.
(五)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说一说平时和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根据故事情节这样拓展设计,既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纸船和风筝
松鼠——小熊
友谊
好的板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同时,规范美观的板书,对学生的书写也起到示范作用。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重点)
2.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插图一和插图二,用自己的话说松鼠和小熊分别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第l~6自然段,一边读课文,一边自学生字读音。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幅图的。
二、自读讨论,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思考:纸船和风筝是怎样使他俩成为好朋友的?
2.同桌之间讨论,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表演,加深理解
1.找一找:哪些词句写出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后的快乐心情?
2.演一演:你能表演“乐坏了”的情形吗?
3.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乐坏了?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练读,读出喜悦的心情。
2.指导朗读。听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模仿练读。
3.挑战读(自己找对手,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
设计意图;读中体会角色感情。
五、设疑激趣,扩散思维
1.教师设疑:可是有一天,松鼠和小熊为了一件小事吵了架,他俩的友谊是否受到影响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呢?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学习课文和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理解。
六、自读课文,尝试学习
1.自读课文,自学第7~11自然段中的生字,思考:松鼠和小熊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他们的方法跟你的一样吗?
2.再读课文,说说读了第7~11自然段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提出疑问,师生共议。
设计意和:体会课文蕴含的意义。
七、拓展思维
1.你觉得他们的处理方法好吗?
2.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跟朋友闹别扭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l.会认8个要求会认的字。
2.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l.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说说《纸船和风筝》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抓住、乐坏了、幸福、难受、吵架、草莓、风筝
2.出示要认的生字,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读音情况,注意正音和交流记字方法。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词。
3.出示课件,理解词语。
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该词语。(画面上出现“山顶、山脚、小溪、纸船、松果、草莓、风筝、屋顶”等图,学生用鼠标点击,便跳出相应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抽读生字卡。
2.四人小组讨论,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比一比谁的记字方法更好些。
4.教师点拨,对难写的字、容易出错的字加以分析、指导。
5.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