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5课 小柳树和小枣树

课文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

孙幼军:当代童话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黑龙江哈尔滨人。主要作品有《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小贝流浪记》《小狗的小房子《冰小鸭的春天》等。

相关资料

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枝条柔韧。有垂柳、旱柳等。垂柳在河流、池塘、水渠边较常见,可作绿化树及行道树。旱柳耐旱、耐寒,可作固沙、保土及绿化树。

 

一线课堂实录

《小柳树和小枣树》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

生(齐):喜欢!

师:能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1:我的好朋友是蔡小娟。她学习成绩很好,妈妈让我向她学习。所以我就和她交朋友了。

师:会学习是她的长处,也值得大家向她学习。

2:我的好朋友是胡易。他很诚实,我很喜欢和他交朋友。

师:诚实是一种美德,相信你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3:我的好朋友是蔡星星。她现在在罗阳读书,她唱歌唱得很好听,我喜欢听她唱歌。

师:歌唱得好是她的长处,老师也喜欢听歌,我也想和她交朋友。别忘了介绍给老师认识,好吗?(一片笑声)

师: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真想跟你们交上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聊聊自己的好朋友,再征得学生的同意与自己交朋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知道孩子们都喜欢交朋友。你瞧,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

(课件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图片)

师:你们愿意跟他们交朋友吗?

生(齐):愿意!

师:只有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才有可能交成知心朋友呀!那就让我们打开书本66页,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小柳树和小枣树在春天和秋天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生读,师巡视)

师:课堂上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真美!你发现春天的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了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1:老师,我发现春天的小柳树很美,小枣树很难看。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写小柳树美的句子吗?

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

师:你不但会读书,而且很勇敢。为我们的勇敢者鼓鼓掌吧。

(全体鼓掌,课件出示句子)

师: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2:小柳树的腰细细的……

师:还有谁想把柳树读得更美些?

3:小柳树的腰细细的……

师:你在读的时候为什么笑了?

3:因为我看到小柳树很美,所以高兴地笑了。

4:老师,还有一句话也是写柳树美的:春天到了,小柳树发芽儿了……

师:哇!你的发现证明了柳树确实太美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课件出示句子)

4:春天到了,小柳树发芽儿了……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他读得美吗?

5:有一点点美。

师:你能把剩下的一点儿美也读出来吗?

5:春天到了,小柳树发芽儿了……

师:(问生4)你觉得她读得怎样?

4:她读得比我美!

师:你很诚实,如果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想试试吗?

4:想!

师:相信你!一定行的!

4:春天到了,小柳树发芽儿了……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听到掌声了吗?大家在表扬你进步得很快呢!

[这里的朗读指导体现了层次性,没有流于形式。先是自发地读,然后是润物细无声地指导:“你在读的时候为什么笑了?”和“我们应该用高兴的语气读”,相比之下,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想试试吗?”,此时在本人无痕地引导下,学生倍感轻松、愉悦,使学生带着一种极大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师:孩子们,春天的小柳树在你们的赞美中越来越漂亮了,而小枣树呢?

生(齐):光秃秃的。(课件出示光秃秃的枣树图片)

师:你知道“光秃秃”是什么意思吗?

1:就是身上什么都没有。

2:就是身上没有穿上浅绿色的衣服。

3:就是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长出来。

……

[对于“光秃秃”这个词的理解,本人先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直观认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样,学生既真切、扎实地理解了词语,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春天的小柳树和小枣树进行比较。]

师:这在小柳树的眼里是多么难看呀,于是她开始说小枣树了。她说了什么话,小朋友们能找出来吗?

1: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课件出示句子)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这棵美丽的小柳树了,你准备怎么说?

2:高兴地说。

3:骄傲地说。

4:神气地说。

……

(指名学生读后,我再让他们加上表情动作朗读)

师:(对着读得很棒的学生)小柳树,你为什么要嘲笑小枣树呀?

生:因为我长得比她美呀!(又是一片笑声)

师:瞧他,多神气!我们也像他一样神气一回吧!

生(齐):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

师:多骄傲的小柳树!不过,老师得劝劝你们,可千万别得意太早了,因为秋天就要到了。(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

师:孩子们,发现秋天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了吗?

1:老师,我发现秋天到了,小枣树结出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不会结果子。

师:你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发现了枣树上的枣子,老师可喜欢吃枣子了。(课件出示句子:秋天到了,小枣树结出又大又红的枣子。)谁的枣子又大又红呀?(示意学生举手朗读)

2:秋天到了,小枣树……

师:你的枣子虽然很大,可是不够红。谁的枣子又大又红?

3:秋天到了,小枣树……

师:哇!你的枣子真大、真红呀!老师都要流口水了。(笑)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富有风趣幽默的评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读中更好地感悟。]

师:这时小柳树看看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己却不结果,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师引读,生分角色读,适时指导朗读)

师:小枣树们,你们会这么说她吗?

生(齐):不会。

师:小枣树会怎么说呢?

1: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师:孩子们,你们都会交朋友。可不可以也帮“温”字找找朋友呀?

(温暖温柔温度温泉……)

师:孩子们真是乐于助人,帮“温”找了这么多朋友,那么“温和”应该跟哪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呀?

2:温柔。

师:温柔地说该怎么说呢?要说好这句话可难啦!有信心说好吗?

生(齐):有!

师:自信的孩子是最可爱的。现在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与同桌练读练读吧。同桌读得好的,你就向他学习;同桌读得不够好的,你就当当小老师教教他,好吗?

(生合作练读,师巡视指导)

师:谁想当一回小枣树温和地说一说?

师: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读)

1:我知道了小枣树很谦虚。

2:我知道了小枣树长叶比较迟。

3:我知道了小枣树在夸奖小柳树。

4:春天,如果爷爷干活累了,就坐在柳树下休息,还可以欣赏她的美;秋天,如果爷爷干活累了,就坐在枣树下休息,还可以摘几颗枣子解解渴呢!

师:嗯!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5:我知道小柳树和小枣树已经交成朋友了。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5:因为小枣树都不跟小柳树计较了还在夸她,我想她们会交成朋友的。

师:老师相信你也是一个不和别人斤斤计较的孩子,对吗?(学生点点头)

6:老师,我要补充,我是读了课文最后一句话,才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了,因为小柳树知错就改了。

师:孩子们真会学习,我们一齐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

(齐读):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从而激起了学生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表达时他们力争使自己的语言与众不同!]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小柳树和小枣树,那么你喜欢和谁交朋友呢?为什么?

1:老师,我喜欢和小枣树交朋友,因为小枣树会结又大又红的枣子。

2:我喜欢和小枣树交朋友,因为小枣树不会和小柳树计较,还会夸别人。

3:老师,我喜欢和小柳树交朋友,因为小柳树长得很美。

4:我喜欢和小枣树交朋友,因为小枣树结的枣子很有营养。

5:我喜欢和小柳树交朋友,因为小柳树知错就改,是一个好孩子。

……

[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也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了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师:谁还会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呢?(课件出示句式)

小柳树虽然_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

小枣树虽然_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

1:我喜欢和小柳树交朋友,因为小柳树虽然不结果,可是很美。

2:我喜欢和小枣树交朋友,因为小枣树虽然很难看,可是会结果子。

3:我喜欢和她们两个交朋友,因为小柳树虽然不结果,可是很美;小枣树虽然很难看,可是会结果子。(鼓掌)

……

[此环节看起来好像是多余的,其实不然,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可以训练学生用“虽然……可是……”的句式说话。可谓一举两得。]

师:其实老师也喜欢和他们交朋友,她们虽然有自己的短处,可是也有自己的长处呀。正像我们刚学过的两个成语——

生(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师:这节课孩子们表现得真棒!还记得上课前我们一起聊了好朋友的长处吗?下课后我们继续找找自己的朋友身上还有哪些长处,并且夸一夸他,好吗?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