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北京》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说学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1>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对教法的分析,下面我开始分析学法.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怎样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中,我讲本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相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式进行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并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说教学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的分析,接下来我会从导入、新授、小结、布置作业这四环节阐述我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做到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在本堂课的开始,我会采用温故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再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相互展示手机有关北京的美丽风光图片并交流从而导入课文题目。
<二>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导入已经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因此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精读课文,突破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读议结合,突破重难点。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熟悉或者喜欢的词语,再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接着我会把我搜集的北京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出示我喜欢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认读,最后小组充分讨论后,请学生看图贴词语,图文结合,积累词语,突破难点。
(2)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通过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北京,你希望自己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看看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2.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开展给北京风光片配音的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揣摩重点词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庄严,矗立“等词语,体会北京天安门的庄重严肃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耸,从而更好的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北京的独特风光,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探究重点句段。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
<三>小结
新授内容结束以后,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一堂好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在本堂课结束以后,我会结合课后习题,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并交流感受,从而借此文本联系生活实际。
六、板书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我讲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瓦、庄”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的祖国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儿就是美丽的首都——北京(课如出北京地。位置),她是祖国的心脏。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走进祖国的首都。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件播放课文范读,说说听后感受。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思考交流:北京美吗?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
三、再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3.课件出示动画,用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巩固识字。
4.小老师领读词语卡片,练习说话。
四、观察练习,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
2.教师范写,引导正确笔顺和书写规律。
3.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五、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优美词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
2.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3.能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搜集资料,合作交流,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质疑导入:北京美在哪里呢?我们就一起到北京走一走,领略一下北京的新面貌。
二、品读课文,走进北京
1.欣赏图文,走进庄严美丽的天安门。
(1)课件出示天安门画面,和小导游的介绍相配合,创设逼真的“旅游”情境。
(2)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天安门美景的句子,相机积累“红墙黄瓦”“庄严美丽”两个词语。
(3)课件出示图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
(4)指导朗读。
2.阅读交流。参观现代化的立交桥。
(1)导入:读着欢快的儿歌,我们来到现代化的立交桥。
(2)课件出示立交桥图片,学生欣赏,交流感受。
(3)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立交桥的。
(相机积累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4)指导朗读,鼓励试背。
重点指导句子“立交桥的四周……川流不息”。
(5)请学生看着屏幕上变换的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立交桥。
3.资料展示,欣赏风景优美的古迹和公园。
(1)齐读第4自然段。
(2)展示交流: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从中更丰富、更全面地了解北京。
三、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1.谈话激情:游览了北京,看到这座美丽又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城市,你们最想说什么?
2.交流阅读感受:北京美在哪儿?
3.指导朗读,带着自豪的心情读出我们对伟大首都的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北京
天安门:庄严美丽
马路:又宽又长
立交桥:车辆穿梭
名胜古迹:许许多多
公园:风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