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识字1”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看图学词识字。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用语文,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操。
(四)教具、学具:词卡、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准备:
二、教法、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因此,拟定了以下教法。
1.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独立识字能力。
三、教学过程
按照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
1.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4.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5.拓展延伸,交流积累。
(一)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来了美丽的春姑娘(课件出示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你看,春姑娘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大自然打扮得多美呀!看,一群小朋友到田野找春天来啦!
1.结合课件画面,让学生找从什么地方发现了春天。
引导学生,再仔细看图的基础上,把“春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根据学生说的话,相机出示有关词语,并引导读准生字的音,认记生字的形。
①教师示范说话: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出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指导读准“苏”。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万、复、苏”。
③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出示“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等词语。“泉、百、鸣”可用熟字加一部分的办法记住字形,“柳、歌、舞”等字要认真指导,注意巩固。“柳”—“木”字旁,说说还认识哪些木字旁的字?“歌、舞”——为什么而又唱歌又跳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改动词语或调换词语顺序,让学生认读。如: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冰天雪地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齐鸣
(3)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生字的认读。也可以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结合图片,细细品读。力求达到熟练成诵。
朗读感悟。
1.在初读本课词语时,允许学生速度稍慢,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应按正常速度朗读词语,不能太慢或太快。
2.本课词语排列整齐,具有韵律感。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在读熟之后,可让学生看着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或者让学生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
4.“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等成语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字面意思,结合图画,或结合想象进行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成语的意思。“万物复苏”和“百花齐放”中的“万、百”表示很多,不是确指,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进行适当点拨。
(四)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本课五个要写的字中,“万、丁、百、齐”四个字是要求既认又写的字,可以在识字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
“万”字的笔顺是“一、横折钩、丿”,横要写长一些,笔画横折钩中的“横”比较特殊,应该写得向右下方斜一点。
“丁”字横要长一些,写在上半格的中间,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要写得挺直。
“齐”字上边的撇和捺要舒展开,下面的两画是竖撇和竖。
“冬”字的结构和“齐”相同,可以对比练写。“冬”字上面的折文,建议指导学生注意两点:(1)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撇;(2)书写时,上撇短小,下撇和捺要写长,舒展开。
(五)拓展延伸,交流积累
1.出示课件:拓展延伸,交流积累。昨天预习时,同学们都有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吗?请在小组里把你收集的成语告诉你的伙伴,并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来的。
2.小组交流,教师巡察。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把知识都掌握了。
(七)布置作业。
1.下课后,跟你的好朋友交换成语卡片读读。
2.回家后,把你今天学到的成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收集其他成语。
四、板书设计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金秋时节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字音,熟读词语,用图文对照方式大致理解词义。
2.通过课前预习,提高收集、整理、消化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字音,熟读词语。
难点:以图文对照方式大致理解词义,培养收集、整理、消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你们喜欢秋天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景色宜人的金秋时节。
2.板书课文题目“识字1”及成语“金秋时节”。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步阅读,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不认识的字看音节,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老师是怎样读的。rǎn(染)不能读成lǎn,huá(华)不能读成fá。
3.检查:出示音节卡片,个别读,小组读或齐读,及时纠正读音错误。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读准字音。
三、图文结合,理解词义
1.引导学生看图,从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2.结合图画理解:“金秋”指像金子一样灿烂的秋天。(引导观察图画上树叶的颜色变化)理解“时节”即“季节”。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出示两幅风景图:一幅景色秀丽,另一幅狂风暴雨。(教师选取课前收集的图画或影像资料)让学生说说更喜欢哪一幅,从而理解“景色宜人”是指景色美得令人舒心、愉悦。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4.出示红色的枫林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把画面简单地说一说:这一棵棵枫树,一片片树林都被染上了同一种色彩(红色)。这就是“层林尽染”。
5.出示一幅长满黄澄澄果子的果树画面,让学生大致理解“叠翠流金”。
6.运用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巩固这4个词语。
景色 流金 金秋 尽染
叠翠 宜人 层林 时节
7.教师出示一幅图,要求:能体现秋高气爽、山河壮美、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美景。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采用填空的方式“天、云、大雁,”让学生用简洁的词语,试着说一说这三种景物分别是怎样的。从画面中理解“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等词语的意思。
(2)同学们,秋季的天空那么晴朗,它的气候又让人感觉怎样呢?(凉爽宜人,令人十分舒畅)齐读“秋高气爽”。
8.教师出示五谷丰登图,画面上有稻子、棉花、高粱、大豆等农作物。引导学全看图说一句话,结合画面理解“五谷”泛指农作物,“丰登”即“丰收”。
设计意图:看图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
9.通过各种植物春天开花、秋天收获的自然规律,理解“春华秋实”,“华”即“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秋收冬藏”。
10.通过学习,请学生说说秋天在自己印象中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11.用对对子的方式指导背诵,展开评比。
四、教师小结
以图文对照方式,指图让学生说词语。要求:多请几位同学,全班共同参与。
设计意图:检验并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板书设计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
2.采用多种方式认读本课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10个生字。熟读课后20个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难点:通过理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用对对子的方式复习词语。
2.让学生在一幅图中多说几个词语。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二、认读生字
1.用“找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把音节与生字对上号,并能准确拼读。注意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2.扩大语言环境,以“开火车”的方式读成语。
3.让学生通过已学的字来熟记生字字形,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设计意圄:正确认读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指导书写
宜:宝盖几下是“且”字,不能多加一横。组词:便宜、宜人、不宜。
色:角字头儿下一个巴,巴字里面只有一竖。组词:色彩、脸色。
华:让学生通过熟字“花”与之相比较来识记。组词:华美、华丽。
谷:八字头儿,下面不能写成“合”。组词:稻谷、谷子。
金:注意与熟字“全”区分。组词:黄金、金子。
壮:左边笔顺是丶冫丬,集体跟着老师写笔顺。组词:壮丽、壮士。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2.能用它们口头组词,进行扩词练习。
五、认读新词
1.自由读课后“我会读”中的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学生质疑,教师适当解疑,例如“爽快”表示说话、做事很干脆、利落,与“直爽”意义相近。
3.出示新词卡片,指名读,检查掌握情况。
六、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提问读。
2.用“宜、色、金、丰、壮、尽”口头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