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故乡的除夕

                                                                      故乡的除夕

我的故乡在冀东平原,由于与京津地域相连,各地城乡的民俗风情吸纳融合在一起,使春节更具情趣。

最红火、最浓郁的年味儿,要属除夕了。这一天全家人都比平日起得早,男人们扫院子、贴春联,女人们收拾屋子。把家收拾得窗明几净了,年轻的姑娘媳妇们就开始洗漱和着衣打扮,像要上戏台演戏的人一样,个个都有模有样了才出门。女人们无论长幼,头发上都要插上一两朵红娟头饰,别看这只是一两点红色,它使人显得格外精神和喜庆。

男孩子除了新衣新裤,最抢眼的就是头戴的新帽子,当年时兴什么帽子,大人们就想办法从城里或集市给孩子买一顶。人们赶集办年货,家庭富裕的人家不必说,就是不很富裕的家里,到了春节这几天,花钱也都不怎么锱铢必较。

除夕,是一年中最开心放松的一天,在外奔波回来的男人这天什么也不必操心了,忙碌一年家务的女人们,提前做好年夜饭也无事了。在没有电视的年代,大人们就在一起玩玩牌、聊聊天儿,孩子们在院子里放花炮、抖空竹、捉迷藏。总之,全家老小忙碌一年到了年根儿,想的做的事情就是轻松、快乐、红火,花钱买个高兴图个吉利。这就是我故乡人过春节的传统观念。

年夜饭比平日里要“隆重”得多,照习俗得有七碟八碗,鸡鸭鱼肉一样不能少,尤其是鱼和鸡两样,因为取其谐音——年年有余(鱼)、吉(鸡)祥如意,这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在长辈人心目中,这是美好的愿望。年夜饭的酒也不能少,平日不喝酒的也要抿一口,同样是讨个吉利——平安久(酒)远。

吃过年夜饭,全家一起守岁,包团圆饺子,接着是晚辈给长辈拜年。这时最快乐的是孩子们,因为可以拿到压岁钱,所以一个个嘴上像抹了蜜,说些“寿比南山”之类的祝福话,磕头行礼,惹得老人高兴不已。浓浓亲情,十分真挚。

临到午夜,鞭炮想起,村头喧嚷起来,除夕就这样过去了。留下的是记忆,回味的是人生。渐渐我才理解,为什么把欢乐和美好集中一天,让人们痛快地享受——原来平时太忙太累,这一天算是对过去一年辛劳的补偿和对来年的憧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