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2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材研读笔记

【重点】

体会台湾人民和内地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难点】

对比的方法在本文起什么作用?

在本文的感人的故事中有两句相似的话,看似普通的细节描写,实际上是在对比中突出了人物形象,点明了文章中心。

这两句话是:“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两句话: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让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对比,使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突出。

【自学辅导点】

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这一问题,反复阅读描写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和两岸医护人员奔波劳累场面的语句,体会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弄懂“生命桥”的真正含义。

 

课文背景资料

相关资料

1.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权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只占身体的约5%。这5%即使不捐,两星期后也会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死亡,所以捐献骨髓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

2.慈济医院:慈济基金会“四大志业、八大法印”的医疗志业(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及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环境保护)。1986年8月台湾佛教慈济医院在台湾省花莲市建立,目前在台湾有六家综合医院。

1993年,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成立,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慈济基金会中国台湾省的佛教慈善团体,由证严法师秉其师印顺法师“人间佛教”观念,将佛教徒的“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转为“人人观世音,个个弥陀佛”,将佛教精神人间化、生活化。于1966年4月14日在台湾省花莲市创立。2008年2月在中国大陆成立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2010年7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大会,正式通过“佛教慈济基金会”成为“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咨询委员”。慈济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教育,被誉为“台湾的良心”。“慈济”二字之意义为“慈悲为怀,济世救人”。

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一线课堂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小钱,他得了白血病,需要马上换骨髓。小钱是不幸的,病魔纠缠着他;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台湾却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师:看完录像,你最想说什么?

生:地震太可怕了!

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地震后的景象。

生:一片狼籍,十分凄惨。

生:不堪入目,充满恐怖。

生:地震后房屋倒塌,人们遭受死亡的厄运。

师:是啊,“9.21”大地震多么令人心惊胆寒!它不但给台湾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夺去了两千多人的宝贵生命,过后仍不断有强烈的余震发生,震后的整整一年中千百万台湾民众仍处在大地震的恐慌中。然而就在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李博士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当日,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6节,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余震的情况。

生:我感到大地震后的余震是很剧烈的。

师: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生:“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生:“突如其来”这个词,让我感受到余震来得很突然,人们都来不及防备。

师:当时余震不断,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小钱和李博士在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细细品读课文3—6节,想一想:“课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把它圈点出来,把想法、感受简单批注在课本上。

生: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从这句话我知道了这位台湾青年是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骨髓才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是台湾青年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啊!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我读了这句话很感动,因为抽取骨髓时,余震不断,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了。

生:我认为针头扎进皮肤里,一次就已经很痛苦了,但是台湾青年竟然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让我深受感动。

生:当时,台湾青年的家人生死未卜,他还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使我非常感动。

生:从“一次又一次”看出李博士好不容易才取出骨髓。

生:我从“不得不”知道了余震很猛烈,李博士也不得不停止工作。

生:我从“沉着”这个词知道了当时是有余震的,而李博士不是恐慌,而是非常冷静地站在病床旁。

生:“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从这句话知道了在强烈的余震中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还坚持作捐髓手术,使我感动。

师:也是李博士“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啊!

师:捐髓手术多么艰难啊!如果这句话打动了你,请你读一读。

师: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钱的生命又燃起新的希望!

师:还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此时此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在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生:此时此刻,他们想,在大陆患了白血病的小钱他是多痛苦!

师:还可能在想什么?

生:他们想,必须赶快把手术做完,要不然,小钱就将面临死亡的悲剧。

生:“此时此刻”让我感受到李博士他们在也知道余震中必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他们仍在坚持捐髓手术。因为他们心里想着在海峡彼岸的小钱,忍受着白血病的痛苦,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手术!

生:“此时此刻”李博士知道,如果这时如果因为余震放弃手术,自己肯定会更安全,但小钱的生命已经在悬崖边上了啊!

生:余震虽然这么强烈,甚至有生命危险,可他们心中,只想着小钱,所以觉得是“小事”!

师:你的见解很独到,很深刻。那么,“此时此刻”指什么样的时刻呢?

生:指海峡彼岸小钱与病魔作斗争的时刻。

生:此时此刻,指台湾青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彼此不知对方死活的时刻。

生:此时此刻,台湾青年的家人也许也遭遇了不幸,正在死亡的边缘线上挣扎。

生:“此时此刻”还指余震的同时,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还在坚持做手术的时刻。

师:是啊,老师也想说,在大地震过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家人还生死未卜的时候,他们还在坚持手术!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读这三个句子。

师:课文其他自然段有没有使你感动的地方?

生:“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感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我从“连夜”知道了李博士带着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都很疲劳了,还要“连夜”做手术呢,让我感动。

师:是啊,一切为了小钱!

生:我也从这句话知道了,李博士奔波了十几小时,赶到杭州还要花很多时间为小钱手术,李博士很辛苦!他不顾自己的疲劳,整个脑子只想着小钱,给小钱以新的生命!

生:我知道了李博士已经快一天没休息了,还要连夜为小钱做手术,让我非常感动!

师:台湾和祖国大陆现在由于历史、政治人为的因素阻挠无法实现直航,李博士必须带着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再从台北飞赴香港,最后由香港转机到杭州,整整需要12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从同学们脸上看到两个字“感动”!是啊,老师也被深深打动了!让我们带着感动,深情地读一读3——6自然段。

师: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

生:这真是一座用骨髓架设的生命桥啊!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我用“骨髓”这个词是因为台湾青年用自己的骨髓挽救了小钱的一条生命!

生:这真是一座用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架设的生命桥啊!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互帮互助!

师:你说得真好!

生:这真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啊!因为台湾青年是满怀爱心捐出骨髓的,所以我说是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

师: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

师: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同桌两位同学,一个作为小钱,另一个则是台湾青年,向对方说说你的心里话吧。互相说一说。

生:我们终于见面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你无私地捐献骨髓给我,我非常感动!是你让我的生命重新焕发了光彩!是你把我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生:这并没有什么,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啊!

师:你俩说的字字是真情啊!

生:是你挽救了我的生命,谢谢你!以后你要是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生:没关系,这是应该做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啊!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师:这也是我们所有人发自内心的真诚愿望啊!其实,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的感人事例还很多很多,我们课文写的,仅仅是其中一例。

1997年4月,该中心首次进行横跨两岸的骨髓移植,将台湾一名54岁妇女的骨髓,移植给大陆一名17岁男孩。

1999年7月29日台湾身患残疾的汤女士带着伤病的身躯,为西安29岁的白血病患者王健作捐髓手术。

2003年11月14日上午,该中心几经辗转,将台湾女青年捐献的新鲜骨髓送到汕头,挽救了汕头市工贸中专的学生姚文健的生命。……

师: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的一座座生命桥啊!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就把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写成亲情卡,贴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