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专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本课则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刻画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为本组语文园地的习作训练作了一定铺垫。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并进行小练笔,背诵第7自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学法
朗读品悟法:引导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其次抓关键词句感情朗读领会人民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
创设情境法:借助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五、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上课伊始,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的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了启发式谈话,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文本;同时通过交流使学生理解了课文题目及知道了举行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及强烈的自主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次在初读课文后,认读生字新词,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较难写的字,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最后学生归纳板书。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开国大典?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段学生在阅读中能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场面描写的顺序,以此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实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成过程。师生共同完成板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帮助学生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理清了课文的顺序。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以此达到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重点。
(三)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在研读课文过程中,主抓住“大典盛况”中的“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3个小场面,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研读:
1.研读场面“宣布成立”。
(1)体会5个“一齐”的思想感情。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小场面的“点”(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和“面”(首都人民欢庆新中国的诞生)。让学生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首都人民欢呼雀跃的场面中,你认为哪些词、句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由重点段的重点词(一齐)出发,请学生换词(一起)对比着读书体会,从而领悟首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心。再提问:“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一齐’,体现了首都人民的什么感情?”使学生的目光转移到其他自然段前后联系整体体会中国人民对毛主席、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启发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首先我引导学生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两个词的意思体会毛主席的声音传得远,使全中国人民都激动自豪。紧接着让学生想象这声音都传到全国哪些地方?人们有哪些举动?
抓住重点词句:这声音传到学校课堂(同学们激动地跑着、跳着) 传到工厂车间(人们都欢呼雀跃,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传到田间地头(人们放下手中的锄头,大声喊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传到边防哨所(人们挥着彩带,载歌载舞,幸福得无语言表)。然后提问:“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到底指什么?随机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此时,你们想说点什么?(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历经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播放相关视频,目睹领袖的风采。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又想说点什么?从而体会全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心。
2.研读场面“升国旗”,随机指导书写“瞻”字,进行小练笔。
如同研读第一个小场面,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小场面的“点”( 升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与“面” (一齐瞻仰鲜红的国旗),使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指导书写“瞻”字,生生互评。再次突出教学重点,然后让学生找重点词,抓住重点词 “站”,说说它传神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前收集的新中国诞生后的具体图片及资料体会“站”的意义,(这就是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4岁的生日。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神州八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在这64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在此基础上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小练笔。可以写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写我们身边的小事。为了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给出了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周一早晨,我们穿戴整齐地站在操场上进行升旗仪式。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心情无比澎湃。 升旗仪式结束,我的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为了明日祖国的更加强大,为了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我要从今天努力学习……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3.运用学法,自学“宣读公告”。
指导学生运用学法,抓住场面中的面“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体会首都人民无比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4.回读“大典盛况”,再次体会场面描写。
回读“大典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三个小场面,再一次体会场面描写的写作特点,即作者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写出了首都人民在开国大典之际对新中国、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进行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感悟写法,积累语言。
学生小结这节课的收获。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学法体会“会场布置、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三个大场面的思想情感及写法特点。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通过利用课文中的描写场面的例子来让学生进行感知写法,这样更直观有效,便于学生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
此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明确重难点,再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开国大典
会场——宣告成立
大典(详写)——宣读公告、升国旗、阅兵、游行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难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吧?(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当家做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吧!
2.板书课文题目:开国大典。(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投影生字词卡片。)
典(diǎn)礼 委(wěi)员 协(xié)商 外宾(bīn) 诞(dàn)生
电钮(niǔ) 瞻(zhān)仰 飘拂(fú) 嗓(sǎng)子
副(fù)主席 奏(zòu)国歌 毛泽(zé)东 共产党(dǎng)
汇(huì)集 肃(sù)立 排山倒(dǎo)海
(2)认清字形。
①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上下结构:典 委 宾 奏 党
左右结构:副 协 泽 诞 钮 瞻 拂 骑 嗓
②介绍识字方法。
(3)一字组多词。
(4)规范书写。
(5)理解词语。
擎:举。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汇集:汇合,聚集。
典礼:隆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整理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第二段(第5~10自然段):典礼开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还有人民空军。阅兵式之后,开始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5.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原因。
(会场、毛泽东宣布中年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升旗鸣炮、阅兵。群众游行,这些场面既表现出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感人的场面。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它鼓舞着中国人民开创未来,这一天永远载入了史册。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十分自豪。作为21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将为肩负的使命,自强不息,发愤图强。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会场情况
大典盛况
阅兵盛况
群众游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的感情。(重点)
2.学习课文中的场面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7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烘托气氛
1.播放《开国大典》。谈一谈影片中的哪一个镜头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欢呼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场景。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想一想开国大典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按会场情景、典礼盛况、阅兵式盛况、群众游行的顺序记叙的。)
2.课文中的场面描写比较多,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场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这些场面描写的作用。
(开国大典的一个个场面描写都能表现出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
三、想象场景,体会感情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的每一部分描绘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3.交流汇报。
(l)第一段:会场情景。
①读第一部分,讨论描绘的场景。
(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绘了会场的布置和汇集的群众。)
②指名读会场的布置和汇集群众的场面,谈一谈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虽然典礼还没有开始,但我从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
学生2:会场上群众的众多,让我们感受到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③重点语句体会。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着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2)第二段:典礼盛况。
①你对典礼盛况中的哪个场面最有感触?用笔画出来,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②重点语句体会。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符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③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这一宣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这一宣告将传向祖国各地,所以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④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们激动无比的心情。
⑤练习背诵,采用引读背诵法。
出示背诵练习。
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 ),使( )。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 ),经过( ),传到( ),传到( ),使( )。
(3)第三段:阅兵式盛况。
①朗读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课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
(按照阅兵式开始的情况、不同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场面记叙。)
②把自已印象最深的场面介绍给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
(“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对检阅队伍的描写,表现出对人民军队的赞美之情。)
③重点语句体会。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联系上下文可知道,群众看到在阅兵式上,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保障。他们不断欢呼,不断拍手,尽管嗓子喊哑了,手拍麻了,他们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充分表现出重获自由和解放的人民,在新中国成立时欢欣鼓舞的心情。)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第四段:群众游行。
①在群众游行中,你认为哪个场面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②重点语句体会。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这“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四、总结全文,积累拓展
1.总结: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2.播放战斗英雄录。(摘自影片)
3.介绍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被压迫的事例,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会场情景→盛大
典礼盛况→隆重
阅兵式→威武
群众游行→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