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4课金色的脚印

教材研读笔记

【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

狐狸夫妇为了营救小狐狸,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调虎离山”之计不成便咬木桩,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恩的两只老狐狸用身体温暖了“正太郎”,挽救了“正太郎”的生命,赞美了入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

【难点】

1.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狐狸一家能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合家团聚、回到密林中去,这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脚印”来赞美这件事;从狐狸一家虽是动物,但它们也和人一样,它们的生命同样珍贵,那回归山林的脚印正是珍惜生命的象征,这脚印中,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它是金色的;在这“金色的脚印”中,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因此“金色的脚印”既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情感的赞美。

【自学辅导点】

可抓住“主人公正太郎的观察视角”这条明线和“正太郎与狐狸一家情感变化”这条暗线,扣住“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两个问题展开思考,从它们和正太郎的关系变化的过程,理解课文结尾及课文题目“金色的脚印”的深刻含义。

 

课文背景资料

相关资料

柞树:也叫栎、麻栎或橡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为长椭圆形,开黄褐色花,叶子可以饲养柞蚕,木材可做家具、枕木等。树皮中含有鞣酸,可以做染料。

 

新课导入荟萃

方法一

信息交流,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有关狐狸的材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一起交流吧。

2.指名让学生介绍狐狸的种类、生活习性、有关狐狸的小故事、狐狸的经济作用……

3.师:从刚才的交流中,看得出大家对狐狸很感兴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金色的脚印》,看看这里讲述的狐狸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文题目:金色的脚印)

过渡:当“金色的脚印”这五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出一些什么问题?(这是谁的脚印?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课文讲述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利用谈话交流,顺其自然导入本节课文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方法二

质疑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师:你知道哪些动物与人的故事吗?

(学生说)齐读课文题目:金色的脚印

2.师:题目好像与“动物与人”无关,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文题不同角度的理解,会在心中产生疑问,引发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出学习目标,把确立目标的权利交给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线课堂实录

《金色的脚印》课堂实录

以电影片段引入课文。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电影,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先来欣赏一部精彩的电影片段。

生观片: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多美的脚印(板书、脚印)今天我们要学的还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

请同学们读课文题目。生读。

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生汇报初读的收获。

师:请大家读一读,119自然段,画出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出事情的语句,并以关键词提炼概括,批注在旁边。不急,怎么批注呢,请看大屏幕。“之间一只大狐狸”我就批注“引狗”。你可以有不同的,甚至是更好的。下面用这样的方法边读边批注。

(师在黑板上贴上了本课的生字词卡片。学生读卡片)

师:这些词卡当中哪一张是和“咬木桩”说的同一件事情?

生:啃木桩。

师:那你认为是啃木桩好还是咬木桩好?

生:啃木桩。因为咬是相对比较细的东西,咬就能把它咬断。啃的东西比较粗,时间要长一点。

师:突出了老狐狸花的时间比较长。

生:“啃”还能表现老狐狸很用力,才把木桩啃得很细。

师:是啊,你读得真仔细啊!用心去读才能体会用词之准啊!“啃”更好,就采纳你们的意见。

师:再看一下,还有那两张也讲同一件事情?

生:调虎离山、引狗。

师:这两个词你们更喜欢哪一个?

生:调虎离山。让我们觉得秋田狗一定是很凶狠的,用“引狗”仿佛是一只癞皮狗显现在我眼前,老狐狸也不必把它引开。

生:调虎离山。可以突显老狐狸的睿智,老狐狸救子心切的感觉。

生:调虎离山。精确的概括了这件事情,而且是一个成语。

师:一个成语就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老狐狸引狗的计策。这个词是谁提供的?请起立。我觉得你比洪老师概括得更好,你比洪老师的水平更高啊!而且我还要感谢你,你给了我一个启发。

师:我发现这儿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用这样的成语来概括。你们有没有发现?

生:做窝可以用深入虎穴来概括。

师:尊姓大名?

生:徐子妍。

师:你英雄啊!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么想的,太厉害了。

师:我们不仅可以从文章当中直接提取出关键词,而且还可以用这样的成语来概括,非常有意思吧。

师:老狐狸就用了这一个个情节来营救小狐狸,作者也通过一个个情节把老狐狸就小狐狸的过程写具体了。在这些情节中你认为哪一个情节最不寻常?请你选取一段读给大家听。

生小组互读。

师:我们推荐咱们班读得最好的同学。

生读第1415段。

师:在你看来这个情节为什么让你觉得不寻常?

生:老狐狸为了自己的孩子敢在他们最大的天敌——人类的房子底下做窝,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

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真是不可思议啊。谁还有不同的情节来读一读?

生: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

师:看来这个老狐狸学过三十六计啊,真是不可思议啊。

生:就在这时,老狐狸开始做一件不寻常的工作,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老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栓铁链的木桩。他的锲而不舍令我十分感动。

师:一计不成,再施一计,一定要把小狐狸救出来。他的这种精神让我们很感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一个个不寻常的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以及精彩之处,也把老狐狸救小狐狸这种浓浓的亲情写得具体而感人。当正太郎目睹了这些情节之后,他认为哪个情节最不同寻常呢?到文中找找理由。

生:就在这时,老狐狸开始做一件不寻常的工作,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老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栓铁链的木桩。正太郎想,让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救出小狐狸,可能更好些。

师:最不寻常的事情是什么?请你读出来。

师:这个不寻常的举动是,他开始咬铁链,后来改为啃木桩。这让正太郎觉得很不寻常。也是这个举动改变了正太郎的想法和做法。他从开始的“真想”帮小狐狸解开铁链子到后来决定不解铁链子。假如换做是你,你就在现场,你的决定是解还是不解?

生:我想把他解开。

生:我也想解开。

生:解开。

师:这三位一致认为要解,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我不想把它解开,因为老狐狸凭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救出来。

师:还有跟他一样想法的请举手。看来你一发表自己的想法,就有了更多的粉丝。

师:其实同学们,有人认为解,有人认为不解。解也好不解也好,都有他的理由,都有他的依据。咱们好好地读读课文,找找理由找找依据,用词语的形式批注到书旁。开始。

生自读自学。

生交流汇报。

师:文中的小狐狸得救了,我们只爱护小狐狸吗?

生谈:

⑴我们要保护熊猫、大象……

⑵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⑶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

⑷保护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师:为了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动物,我国在1988年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于198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们已经知道了用法律来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师:可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与保护动物不协调的现象,你们知道哪些?

生汇报:

⑴人们随意捕捉小蝌蚪,孩子们买来玩。

⑵野生动物摆上餐桌。

⑶人们大量捕杀藏羚羊,牟取暴利。

⑷非典的流行,对人类的危害……

同学们把自己亲眼看到、听到、从电视新闻、网上了解的内容倡所欲言。

师:通过课文的学习,你们想告诉我们身边的人一个什么道理,请大家写一句话,能打动别人的心,写得好,还要读得好!

生动手在课文后写一段话。

学生汇报:

⑴我要向正太郎学习,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⑵动物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手拉手,让地球母亲充满生机。

⑶这个世界上,谁是我们最好,最亲爱的朋友?是谁?是地球母亲和人类一起孕育出来的动物!动物本是人类永远的朋友,而人类是怎样对待动物,为了满足他们的私欲,把动物摆上贪吃者的桌子,为了使自己得到金钱,把它们身上值钱的东西变成财富……无论人类曾经有多少神圣的理由,面对那些灭绝的动物,都要忏悔!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世界的生命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