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

教材研读笔记

【重点】

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嘎羧感觉到自己即将死去,当它再次见到象鞍时,“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此时的嘎羧犹如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当往事涌上心头时,不禁百感交集,黯然神伤。

嘎羧重温昔日的战场,它凝望江水,亲了亲礁石,对过去的辉煌充满着留恋与不舍。“震耳欲聋的吼叫”或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或许是它在祭奠战友们已逝的亡魂。最后嘎羧庄重地埋葬了自己,“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难点】

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自学辅导点】

画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叫声的语句,认真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走过它的世界,领悟它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亮点】

战象嘎羧,英勇忠诚,情深义重,可歌可泣。

 

课文背景资料

相关资料

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们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新课导入荟萃

方法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师: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文题目: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文题目,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同学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文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方法二

激情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师: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文题目)

3.师: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导入即开启,设计这样的激情导入,犹如乐章的引子,逐渐拨动学生的心弦。

 

一线课堂实录

《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

师:首先,我们来看“披挂象鞍”这部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体会它的想法。

(学生默读、标画)

师: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先读句子,再说体会。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这个同学真是好眼力,找到了这部分课文中最感人的一句。其他找到这句话的同学请举手。(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这么多呀!看来大家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请把它圈下来。

(学生在书上标画)

师:你觉得是哪个词?

生:泪光闪闪,从这个词我看出嘎羧对象鞍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师:都流泪了,是不是?还有哪个词?

生:我觉得是“久别重逢”这个词,我觉得嘎羧和象鞍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它对象鞍有着深厚的感情。

师:它们是多久没见的老朋友了?

生:20多年。

师:对了,很久分别,再次见面,这就叫——

生:(齐)久别重逢。

师:好,继续发言。

生:我觉得是“摩挲”这个词,嘎羧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象鞍,感情很真切地……

师:你感觉到嘎羧对象鞍很有感情,它非常的激动,对不对?这位同学关注了嘎羧的动作(师板书:动作),还有人关注它的神态吗?

(师板书:神态)

生:我是从“呼呼”这个词感受到嘎羧对象鞍有种很亲切的感觉。

师: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对象鞍的留恋。

师:好。

生:我觉得应该有四个词: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

师:你概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那为什么嘎羧见到象鞍会如此激动?

生:因为象鞍上面有弹洞和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

师:她能联系着后面的课文来理解,非常好。那夏羧看着象鞍上的弹洞和斑斑血迹,闻着上面的血液和硝烟的气味,它会想起什么?

生:它会想起,当年我就是挂着它,保护我们的家园,与日冠打仗。

师:说得真好。

生:它会想起当年浴血搏杀的情景。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生:它会想起当年和它一起并肩作战的大象朋友们。

生:它还会想起当年它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英勇。

师:是的,这头战象有它辉煌的过去,有它出生入死的经历,所以,它看到象鞍,会如此的激动。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联系上下文(板书),边读边想象(板书),就读懂了嘎羧的心,体会到了它美丽的情感,你们能读出嘎羧这激动的心情吗?请你们自己先练习练习。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读得非常流利,还有谁想读?

(再指名学生读文。)

师:你非常激动。刘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读,一边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神情。

(师范读)

师:睁开眼睛,拿起书,像刘老师这样,带着你们的体会,带着你们激动的心情,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还有谁找到了别的句子,也请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我感到嘎羧已经过了20多年,还记得象鞍在阁楼上,而且非常急切地想得到它。

师:对了,就请你来读出这份急切,好不好?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

(生齐读上面的语段)

师:26年过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自己辉煌的过去。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嘎羧内心的情感,我们如果能圈划出这些重点词句(板书),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能读出嘎羧的心,读出它的情感,这就是品细节的读书方法(板书)。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自己试着来学习“重回战场”这部分课文的细节描写。

师:同学们,再回战场这部分哪儿最让你感动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这段话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呢?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自己练习。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他这样读,让我们望到了这清波荡漾的江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呀!它都望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嘎羧可能望到了26年前与战友奋勇杀敌的场景,可能望到了曾经战友洒满鲜血的地方。

生:他还望到了曾经的战友,他们曾经浴血拼搏的战场。

师:是呀,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这句话又该怎样读呢?谁来再试一试。

(生充满感情读)

师: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看“欧”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面的作用是——

生:声音的延长。

师: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震耳欲聋的吼叫,许久——

(生齐读第二句)

师:你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嘎羧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播放吼叫声)。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嘎羧对当时侵占我们土地的日寇的憎恨。

师: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

生: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指名读后齐读)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样子,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嘀嘀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之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生再读)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道:“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出的是——

生:一头年轻的战象。

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我读的是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张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是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我读的是精神萎靡、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我读的是英勇豪迈的战象。

生:我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的战象。

师: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出来吧。(音乐起)

(学生配乐朗读全段)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谁来说一说?

生: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

师:除了动作、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样的描写?

生:这一段还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师:“光荣归去”这部分内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语句呢?谁来给大家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这句“土坑约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句写嘎羧凝望着天空,它仿佛期盼着和平。

师:你读出了这段话背后的情感,课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大象是—种有灵性的动物,每头象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回到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但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嘎羧和其他公象奋勇杀敌,是村民们把嘎羧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嘎羧十分怀念和它浴血搏杀的战友,它要跟它们躺在一起,永远不忘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和战友们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