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材研读笔记

【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一只鼠在“我”家“储备冬粮”“晾晒蘑菇”“自己垫窝”三件有趣的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只聪明可爱、动作灵活的小松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难点】

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如:“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我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脸,还“轻轻咬”他的耳朵,俨然,松鼠已成为小作者亲密的伙伴。对于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了然于心。“跳”“咬”“蹭”这几个描写松鼠的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自学辅导点】

抓住文中描写松鼠动作灵活、讨人喜欢的语句,感受松鼠的可爱。

 

课文背景资料

相关资料

松鼠:啮齿目的一个科。松鼠品种较多,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与其他有亲缘关系的动物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别长,能适应树上生活。一般在黎明或傍晚时,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找到丰富的食物后,就会利用树洞或在地上挖的洞,储存果实等食物,并用泥土或落叶堵住洞口。

 

新课导入荟萃

方法一

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2.提问:读了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答案:“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设计意图】本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采用预习、自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生生互助的学习交流。

方法二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从上一篇课文《老人与海鸥》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一只跑进家来的松鼠。(师板书课文题目,生读题。)

【设计意图】利用上一节课的内容,顺其自然导入本节课文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师:这是篇略读课文,我们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来学习它,让我们先来看看文前的“导读提示”,看看它告诉我们可以如何来学习这篇课文。(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线课堂实录

《跑进家来的松鼠》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动物,你们喜欢什么动物呢?

生答喜欢的动物。

师:在森林里,有一种动物,尾巴又大又长,像老鼠又不是老鼠,它是什么呢?

生:松鼠。

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老朋友松鼠(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探讨交流

生:有一只松鼠跑进了我家。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一:松鼠跑进我家后,发生了什么事?

生二:松鼠为什么会跑进我家?

生三:我们家人对这只松鼠是什么态度?

生四:……

生五:……

教师归纳板出学生想知道的问题:

①松鼠为什么会跑进我家?

②松鼠跑进我家后,发生了什么事?

③我们一家人怎样对待松鼠?

师:下面请同学带着以上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生读文,指名回答问题一。

生:因为我家紧挨着森林,所以松鼠跑进了我家。

指名回答问题二。

生一:松鼠偷方糖。

生二:松鼠叼面包皮放到柜项上。

师:这是松鼠在给自己储备冬粮呢,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些段落。

生齐读课文相关段落。

师:除了给自己储备冬粮,松鼠还做了什么事呢?

生回答松鼠晾蘑菇的自然段,师板书,生齐读相关段落。

师:同学们还知道松鼠做了什么事?

生:它把手套,还有奶奶过节时才舍得戴的头巾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

师:有没有同学能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件事?

生:自己垫窝。

三、感情朗读,深化感受

师:松鼠在“我”家做了这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我们家人有没有把它抓起来,打顿屁股?

生:没有,我们家人都很喜欢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分工找出体现家人喜欢松鼠的句子,班长负责找有关全家的,男生找爸爸的话,女生找我的话。

生读文、思考,代表反馈,全班齐读相关段落。

分角色朗读:

女生——我的态度。

男生——爸爸的态度。

班长——全家人的态度。

四、学习学法

师:作者是怎样把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

生:……

师:作者是通过对有关松鼠几件事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师:如果松鼠跑去你家你会怎样做?

生:善待它。

师:多善良的心啊!我们人类就是要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