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人故事”为主题展开的。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设定为: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策略
本课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文本产生期待,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段经典的电视节目(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中表现动物情感的片段)随后引导学生交流观看感受,顺势揭示课文题目,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后,从课文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2.重点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1)课文中写了老人的那些事情?(师生交流,总结出:老人喂海鸥、谈海鸥,并相机板书)
(2)课文中写了海鸥的哪些事情?(师生交流,总结出:海鸥送别老人,并相机板书)
(三)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
1.自读悟情。
自读课文第1——13自然段,找出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
⑴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为伴。
⑵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
⑶老人给海鸥起名字,亲昵地与海鸥说话。
⑷老人十年如一日,每年一到冬天,每天必来。
⑸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2.激情美读。
⑴这一群海鸥就像老人的亲生孩子一般,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人的心,瞧,老人谈起海鸥,眼睛立刻生动了起来,听,老人的言语之间,又蕴藏着什么情感呢?
⑵录音范读:“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在字里行间寻觅。不难发现,老人的一举一动无不流露出对海鸥充满着真切的爱,老人那真挚的情感更是在他这段话语中展露无遗。为此,我们在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这部分时把这段话作为重点,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教师范读,悟读,练读,议读,美读,在读中体会情感,表现情感。
⑶你从老人与作者攀谈的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老人的话语中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该怎样用朗读来表现,用朗读来流露呢?
⑷学生练读。
⑸指名生读,师生评议。
⑹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老人像亲人般无微不至地关爱着这一群海鸥,那么,海鸥们对老人又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三)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情”
1.自读悟情。
自读课文,用笔勾画出: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海鸥对老人真挚的感情?
⑴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⑵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2.思考: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然而它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3.这是一群充满智慧和灵性的生灵,正因为老人生前对它们奉献出无私的爱,所以当它们看到老人的遗像时才会有如此的举动。这不禁又让我们想起老人精心喂鸟的情景。
4.回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有声有色”该怎么理解,在老师的朗读中,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
5.在老人的“指挥”下,人鸟和谐相处,共同演奏出一曲有声有色的乐曲,那么,这是一首怎样的歌呢?出示填空:
___之歌和谐之歌,快乐之歌,幸福之歌,飞翔之歌……
6.指导朗读该文段。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中一个含义深刻的文句,它展现了人与鸟之间的和谐与真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句的深刻内涵,我在设计时并没有在理解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这部分时就出现这个文句,而是在学习了“海鸥对老人的情”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回读,把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与“飞动的白色旋涡”进行比较学习,两相比较,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老人生前,海鸥与老人和谐共处,老人死后,海鸥对老人无比怀念,这不就超越人间的真情吗同时抓住“有声有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亦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这种和谐之美。
7.多美妙的一支歌呀!可如今却变成一首悲情的哀歌。海鸥也像人一样,有着人一样的情感。它们是那么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不动”,好像在为老人守灵。(出示课文插图)想象一下,如果这一群海鸥就是老人的亲人,此时它们的心情该是怎样?它们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呢?(心情是悲伤,痛苦,不舍,心存感恩,充满依恋的。也许它们会说:“……”)
设计意图:想象旨在激情,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海鸥的内心,理解海鸥的心情,正是为美读铺路,让学生能把真情在美读中表现,在美读中进一步体会。
8.有感情朗读第15~17自然段。
9.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见了都会为之动容。
出示句子: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这里把“扑”字换成“飞”字好吗?为什么?
“扑”字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海鸥如亲人般的激动,伤痛,焦虑,无奈的心情,更能感受到海鸥对老人的情谊。
设计意图: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旨在体会作者如何准确用词来表达情感,也许“飞”字更加真实合理,但“扑”字却更加人性化,更加突出海鸥对老人的那种情谊,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
10.这么多白色海鸥一齐扑向遗像,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多停留一会儿,作者把它们比作“白色旋涡”,这场面多么悲壮呀!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海鸥对老人的那片深情吧。
11.师生共读。
(四)激情小结,情感延伸
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又是多么真挚凄美的一段情谊。假如去世的老人看到这令人感动的场景,他心里会怎样想?拿起手中笔,把你想到的写一写。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至情至美的课文,我们希望这节课能结束在感情的至高点,所以我在学生激情满怀的美读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这是学生学文后情感的梳理,借作者的情思与心声来传学生学文之后的感受,融情感升华与文字训练于一体,这是小练笔应承载的一项功能,在本处,我想这种功能是必要的。
六、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海鸥送老人
情深意浓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语句来体会老人对海鸥儿女般的爱。(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经典的电视节目。
(播放《动物世界》中表现动物情感的片段。)
2.现在让我们一起交流观看的感受。(学生交流动物的习性、动物的特点、动物的勇猛、动物的有趣等。老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感情。)
3.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一组课文都与动物有关,请同学们朗读一下导语。(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组课文的内容。)
4.首先我们学习的是一篇非常感人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老人与海鸥)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自主阅读结束后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2.重点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1)课文中写了老人的什么事情?(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给海鸥取名字,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
(2)课文中写了海鸥的什么事情?(老人去世后,海鸥为老人举行葬礼,送别老人。)
3.自主选择课文中最受感动的内容做上记号,写一写自已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词语: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啧啧称赞 亲昵说话
扇动翅膀 翻飞盘旋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1)指名分别读这两组词,并纠正读音:撮 扇 旋
(2)读这两组词,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个画面?
(3)小结:简单地说,这篇文章就是写了这样两个场景,先写老人喂海鸥,再写海鸥送老人。
2.理清文章的结构。板书:老人喂海鸥→老人唤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
四、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1.合作朗读第1~13自然段。
从这些内容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在小组内合作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做好标记,准备在下面的学习中解决。
3.学生汇报。
汇报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作为代表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在汇报的过程中,老师要梳理、点拨、引导,将学生浅层次的理解和体会引向深入。
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探究:
(1)老人喂海鸥的句子。
让学生抓住“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等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人场面,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老人给海鸥取名的句子。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从这些名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和海鸥相处的时间长,对海鸥特别了解,知道每一只海鸥的特点。)
“亲昵”是什么意思?从“亲昵”中你又有什么体会?(老人很疼爱海鸥。)
谁来学一学老人抑扬顿挫地唱海鸥的名字?(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感情。)
(3)老人呼唤海鸥,海鸥飞来在老人手上啄食的句子。
对比学习体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见到鸟,大声地呼唤它们,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鸟害怕,都会很快地飞走。)老人呼唤海鸥,海鸥为什么飞到他的手上?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关心海鸥,把海鸥当成自己的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相互之间很有感情。)
(4)老人向“我”介绍海鸥的句子。
对海鸥向老人告别的场景,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通过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初步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为学习老人去世后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奠定了感情基础。)
(5)企盼。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老人在企盼什么?
五、深情讲述,设下悬念
1.老师:可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音乐响起)在喂海鸥的时候,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边走边放食物,而是坐在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形。这三天,老人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着来看海鸥了。没想到这一看就成了永别……从此,翠湖畔再也看不到这位衣着简朴、与海鸥相依相伴的老人了……同学们,当听到这个噩耗时,你们的心情怎样?
2.当被老人像亲人一样照顾的海鸥们知道这一切,又会怎样表现呢?——引读
【出示句子】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
3.海鸥为什么有如此异常的举动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新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语句,体会海鸥对老人深深的情意。(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老师渲染,引入学习
就是这么一位关心、爱护海鸥,把海鸥当作自己亲人的老人,在十几天后却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放在湖边时,在老人的遗像旁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品读课文,体会海鸥对老人的爱
1.快速默读课文第14~19自然段。
独立思考:
(1)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海鸥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2.小组内合作学习。
(1)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3.学生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镜头”,写感受。
(1)学生选择镜头,写出感受。
(2)学生交流选择的最受感动的镜头。(老师引导、点拨,力图通过感人的场景,使学生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
老师主要组织交流以下镜头:
镜头一:海鸥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想象一下,它们平时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声调鸣叫?现在的鸣叫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海鸥为什么会以不一样的声调鸣叫?(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时无比激动。现在海鸥的叫声应该是悲伤的。)
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两排。
海鸥为什么站成两排?(为老人守灵,在与老人作最后的告别。)
体会一下海鸥的内心活动。(海鸥把老人当作自己最亲爱的人。)
镜头三:“我们”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为什么扑来?(它们舍不得老人离去。)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这句话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这幅感人的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老师小结:老人遗像旁出现的感人场面,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感情。
三、巩固课文,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被老人喂养并关心过的海鸥,你会对去世的老人说些什么?
2.假如去世的老人看到这令人感动的场景,他心里会怎么想?
3.学习了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联系老人生前的具体事迹,请你以海鸥的身份给老人写一段碑文。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海鸥送老人
情深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