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7课少年闰土

名师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习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通过学生体会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动手写、画一画等方法理解闰土所讲的四件事,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总结理解方法。

四、教学策略

在教法上,运用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

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想象画面读等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升华感情。以读代讲,适时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能够深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浓郁的情境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动静结合,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载。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鲁迅”小时候的一段生活,去认识他小时候的一位朋友。”从而引出文章课文题目,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2.请同学们思考“我”对哪几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三)研读重点,解读文本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从作者的回忆、相识、相处和离别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内交流: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探究合作、解读文本。

1)回忆:沉醉美好的想象,初识闰土。

出示第一段,反复朗读,教师知道朗读,重点突出动静的变化和朗读特点。                      

2)相识:直面散淡的勾勒,再识闰土。

出示描写闰土的句子。说出闰土的特点,然后指导写作方法:(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哪怕只有寥寥几笔,也能写得活灵活现,不一定要从眼睛头发开始。)

3)相处:感受相处的情味,烙印闰土。

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稀奇的事,然后课件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润土是个怎样的人?从那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润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和润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此处重点理解:啊!润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润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润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润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4)复沓缠绵的离别,长忆闰土。 一起读最后的离别!然后回到作者回忆的画面,加深闰土在作者心中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新授课即将结束,我顺势这样引导学生:“作者与闰土虽然相识只有短短数月,但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闰土要回去了,离别将即,作者与闰土会怎样告别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想到的写一写。”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此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写密切结合,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作者与学生读写密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作者与闰土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七、板书设计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写人记事一类文章的特点,充分的凸现人物形象。

少年闰土

闰土         

健康活泼      羡慕

机智勇敢      向往

见多识广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重点)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探究

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合作交流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给生字正音,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闰土向“我”讲述了哪些稀奇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闰土语言的句子。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4.其中你最喜欢哪件事?为什么?

5.你知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吗?说说理由。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3.谁来说说闰土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闰土很“健康”。(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会是紫色的呢?(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脸上的皮肤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4.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研读第1自然段

1.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来。(出示图)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夜景?这样的夜景给你怎样的感觉?

(2)出示句子,对比:

句子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句子二: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

①哪个句子让你感觉更美好?“深蓝”“金黄”“碧绿”都是鲜艳、明丽的词,这些色彩鲜艳的词语往往能给我们轻快的视觉感受。鲁迅的作品很少有纯客观的景物描写,几乎都带有主观色彩,以情写景。“我”一想起闰土,脑海里便会浮现出这些亮丽的色彩,可见在“我”心中,与闰土相处的时光是——美好的,暗示了“我”的情感也是——美好的。

②像这种以明丽的色彩表现情感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你能找找看吗?

(3)除了美丽的夜景,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结合图片,这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捏”“刺”两个动词写出闰土刺猹时动作的有力和迅速,而“扭”“逃”不仅写出猹的狡猾,还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这位少年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4)让我们把夜景和人、物合起来再体会体会这段话,夜是静的,而人与物是动态的,在描写上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一静一动的感觉。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第1自然段。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有趣的事: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印象: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重难点))

3.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

出示课件: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侯,便和我说话……”

读了这些描写,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我觉得闰土……)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我”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老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看瓜刺猹。)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中重点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

(2)因为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

(3)一读到这儿,眼前便浮现出少年闰土在月夜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刻。

(4)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意……

4.老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部分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向大家说说其他两件事又分别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性格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2)由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

(3)由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4.老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件的学习、讨论,进一步熟识了这位海边农村少年。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我俩”就认识了。)

2.“我”为什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我”早听说过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

1.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用不同符号在书中画出来。

3.学生默读勾画语句。

4.谁能读读闰土的话?

5.在闰土讲的这些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向同学讲讲。

6.小组讨论。

7.全班探讨。

(1)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给人身临其境。

(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这样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而且还使“我”爱上了海边有趣的生活。

(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虽然“我”和他身份不同,但闰土很直爽地邀请“我”到他家去,表现出他天真、淳朴的性格。

(4)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

(5)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

8.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词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同时也表明了“我”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我那时……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这一段话插在“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

2.读第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作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老师: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学生:

而“我”却不知道。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而“我”从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往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分别心情(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告别的,说一说。

板书:难舍难分

八、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对重难点的质疑。

2.谈谈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九、巩固延伸

1.背诵第1自然段。

2.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评一评:少年闰土。

4.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聪明、能干

“我”:盼望  喜欢  羡慕  佩服  向往  难舍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