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鹿和狼的故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第四组课文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本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通过鹿和狼的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懂得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能仅仅从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益恶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有其明显而清晰的定位—它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增加阅读体验的疆场。因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我们应当更加相信学生,充分运用阅读提示,以问题带动全程阅读,以练笔促成读写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水平。
二、学情分析
这篇科普文章篇幅较短,语言通俗易懂,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没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学好本文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标
围绕本组教材保护地球生态自然环境这一专题,根据略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正确读写“厄运、锐减、维护、糟蹋、威胁、相悖、生机勃勃、一命呜呼、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等词语。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2)能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提取文本信息,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明白罗斯福之所以作出错误决定的原因。
2.教学难点: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狼的图片,问: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2.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以故事导入,我用的是《蛇与庄稼》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是有关生态平衡的,这样 可以先让学生对生态平衡有个初步的、浅显的认识,以便更好地 理解本课所学内容。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所以我在自读检测这 一环节中先简单地处理了一下词语,接着引导学生完成对全文的 脉络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更加清晰。
(三)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这一环节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主要环节,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中,按照课文思路我设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罗斯福下令捕杀的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 护者!为什么这样说?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狼、鹿和森林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理清狼对于保护森林的作用。接下来我用第二个问题导读:从保护鹿到鹿的大量死亡,罗斯福犯了怎样的错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七、八自然段,目的在于让学生 通过合作探究,懂得罗斯福犯的错误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导致这种错误的思想根源是人们普遍的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在探究三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鹿和狼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其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自然界、生物间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绝不能人为地破坏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生态平衡不容破坏。其二是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出普遍的道理,掌握一些阅读技巧。这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在操作过程中,读悟结合。
(四)深入细读,理解品悟
设置这个环节是为了补充在探究中遗留的细微问题,即对课文精美语言进行品味、对内容的细微方面进行挖掘,同时对所学 知识作一个内化处理,比如让学生想象狼被杀前后森林的不同情景。
(五)发展扩读,延伸课堂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一个同类主题的阅读学习,引导学生给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 挽救大森林,恢复昔日的美好。
这个设计,是对课堂内涵的延伸,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林毁鹿死
不能违背生物界发展规律
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们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动物和家畜,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会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当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地方,就停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
5.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课堂上一起来讨论。
三、合作交流,赏析重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宣布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政府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经过25年的猎杀,有数千只狼先后毙命,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数千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王国”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毁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四、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还看过、听过类似的故事吗?试着讲一讲。举例:
1.回想《蛇与庄稼》,它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出示《塞翁失马》,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3.设计练习。
假如现在你是美国某报社的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你会问些什么?对方会如何回答?
总结全文:大自然中那么多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要好心干了坏事,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五、巩固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2.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让凯巴伯森林万古长青,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鹿——狼
相互制约
破坏——保护
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