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该单元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的。“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恩赐、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使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教学难点设定为: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四、教法、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因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引读研讨法、小组讨论法”从问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在学法上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生为本,因学而教。
五、教学过程
崔栾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基于这种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颖有趣的导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对课文充满了期待,因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聆听母亲的心声吧!”从而引出文章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二)疏通字句,整体感知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并注意“滥用、威胁、目睹”等词语的读音。然后默读全文,全班交流读后感受。
此环节的设计,既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又为下文的整体感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随后与学生交流,通过读课文,地球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我相机板书:可爱、破碎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宇航员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通过指名读,使学生走进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纹痕、纱衣、摇篮”使学生体会地球的可爱美丽。而后,通过配乐范读、指名读落实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教学。
然后,出示问题:“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么?”通过默读,引导学生走进第3—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相关语句,抓住:“矿产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等等,使学生体会地球母亲的无私、慷慨。就在学生沉浸于地球美丽、可爱的情景中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地球是美丽的,她穿着梦幻般的蓝色纱衣,地球是无私的,她慷慨地为她的儿女提供一切,然而,她却太容易被破碎了?从而引导学生再次走进第三、四自然段,并思考:“这段话中,人们是怎样破坏资源的呢?”借助多媒体,抓住“不是……而是……甚至……”“但是,如果……必将……”关联词语的品析,让学生体会到人们破坏自然资源是在层层推进的。再次提出问题:“人们这样破坏不可再生的资源,那么对于可再生的资源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引导学生思考,抓住关键词:“毁坏”与“破坏”、“滥用”与“乱用”进行比较,感知毁坏比破坏程度更深,从而体会人们对再生资源破坏更加严重。接着,多媒体出示有关人们破坏环境资源的图片,此时学生对人们破坏生态环境已经是极度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你此刻的心情来说说这段话。”全班交流,从而使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光要引导学生了解内容,还要注意到表达方法,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尤其是关联词的运用在此所起到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引出一个问题:“既然地球那么容易被破坏,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行吗?”通过自读,引导学生走进第5—7自然段,小组交流,(无处可去)。
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更要精心保护地球!(板书:保护地球)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动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说话、写话,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凸显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要求。同时,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文章内容的缩影,因此,在板书设计上力图简洁明了,再现文章主要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破碎
保护地球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3.深入理解“地球太可爱了”这一内容,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谜语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想猜谜语吗?“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板书:地球】
2.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为什么?(摇篮、水球、母亲、家园……)
地球,母亲!说得多动情啊!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大声地读课文题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读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有关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现在我们就来读书吧。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感受,看一看,课文写了地球哪几方面的内容?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2.检查生字词。
通过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再读课文,合作交流
1.说说内容。
现在就来说说,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美丽壮观;渺小;资源有限;唯一。)
2.说说感叹。
那么邀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说说外观美。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宇航员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呢?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地球太可爱了”?
(1)幻灯片展示人们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2)学生看图后结合课文自由描述。老师随机点出地球的美丽壮观。
(3)再出示幻灯片: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用自己的话赞美地球的外观。比如: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
五、概括大意,初步解读课文题目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2.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文中说“只有一个地球”?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观——(美丽壮观),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作者在文章中向人类发出了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六、课后作业,抄写词语
抄写文中出现的新词语。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渺小(第1、2自然段)
资源有限(第3、4自然段)
别无去处(第5~7自然段)
精心保护(第8、9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2.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字。
2.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阅读就是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分板块研读,深究题意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条条颤抖的波浪线记下了你们心灵震动的痕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1.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
(2)地球的半径是六千三百多千米,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地球上的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中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漫长及来之不易。
③从“不加节制”等词中感悟人类无知的行为。
(2)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难”。
b.补充有关“生态灾难”的资料,加深理解。
③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感悟。
3.明确人类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
“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40万亿千米”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千米”有多远。(我们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千米,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千米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指导朗读。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老师可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
4.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句话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
5.结合课文题目小结,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写话举例:
地球妈妈,谢谢您,是您用宽大的胸怀养育了人类,养育了一切生命。地球妈妈,对不起,我们不但没有珍惜您,还无知无情地毁坏您,给您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人类啊,不要乱砍滥伐,不要随意开采、随意毁坏资源了,不要滥用化学品了,再这样下去,世界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类的眼泪啊!
我想我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让水龙头不停地流水;不在房间里时,不要开着电灯、电视;不要把没用完的笔记本扔进垃圾桶。因为地球妈妈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做不仅是为自己着想,也是为后代着想。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渺小
资源有限
别无去处
精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