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用心灵去倾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单元以“真情”为主题展开的。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开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为本课教学重点,把体会描写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为本课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采用朗读品悟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优化课堂各个教学环节。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因此,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真情故事?”请学生说一说,进一步领会人间真情,顺势引出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随机指导字词读音,比如:“水槽”。然后,读课文,全班交流读后感受。
此环节的设计,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研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箭多雕。
(三)潜心赏读,品文悟情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随后与学生交流:“同学们,通过读课文
文中的苏姗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板书:善良 乐观
而后,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并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展示:学生回答“当我读到“小精灵总是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这句话很让我感动,我从中感受到了苏珊的爱心。”学生也会回答:“当我读到“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句话很让我感动,我感受到苏珊为了化解“我”心中的伤痛,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可见她很乐观、善良。学生也找到了这句话:“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谋面”“如同我第二个母亲”,使学生体会“我”对苏珊的爱,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她虽然不是我的母亲,但也如同我第二个母亲。”并相机板书:第二个母亲。引导学生再次品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从而体会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在生活中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苏珊的美好心灵。
六、拓宽延伸,升华情感
新授课即将结束,我顺势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通过学课文,我们知道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她的善良、乐观深深打动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快动笔,把你想说的写一写。”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拓展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让学生有宣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自主朗读、合作探究中体会到苏珊的善良、乐观,虽然不是我的母亲但对我的爱就如同我的第二个母亲。
用心灵去倾
善良 乐观
第二个母亲
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老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文题目: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感受。
二、合作交流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画下自己有特别体会的句子。
2.指名轮流读课文,正音。
3.课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惑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的母亲般的关爱一直持续到她离开人世之前,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四、总结升华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心目中的苏珊。
2.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去倾听的都有什么呢?
3.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2.写一写《用心灵去倾听》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我”
小精灵 小时候
帮助我 手指被砸伤
(好感)
“我”的第二个母亲
病逝 长大
(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