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真情”为主题展开的,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二、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庄重、仪式、溜走、荒唐、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感悟。
五、教法、学法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教法上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活跃思维法、引读研讨法、小组讨论法,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在学法上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生为本,因学而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借助多媒体播放《月光奏鸣曲》,引导学生畅谈听后感受,我顺势这样引导学生:“是啊,这首曲子真的很美妙,那你知道有关于这首曲子发生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者落雪所写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故事?”顺势引出文章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并注意:“溜走、割舍”等词的读音。然后小组交流,文中的听众指的是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教授。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首先,通过师生合作表演引导学生走进第1自然段,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一开始说他十分沮丧,虽然拥有两个亲人听众,但这两个听众给了他一种什么评价?通过学生分角色扮演,抓住”像锯木腿”“简直是个音乐白痴”使学生体会家人的这些话像一盆凉水,浇灭了我练琴的热情。但后来一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温暖了我的心。
接着,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老人的语言。并思考: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对作者产生了什么作用?抓住关键词:“总不忘”、“真不错”、“谢谢你”重点词语使学生体会老人的话语给予我很大的鼓励以及老教授的高尚品格。然后,我这样引导学生:“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平静的眼神。。”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关键词和语句,同桌交流感受,并借助多媒体出示描写眼神的三句话,课文三次反复出现老人平静的神态描写,可见看似平静的眼神实际上是意味深长,体会出老妇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我艺无止境,还需不断地努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最后,通过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使学生再次体会老教授的真诚无私,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并相机板书(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去品读,在朗读、体味中深入领悟人物的品性,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滋养,并且从中学到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课接近尾声,学生还沉浸在对老教授的敬佩之中,表达的欲望不知不觉被激发起来,我顺势这样引导学生:“我的琴技这样突飞猛进除了我自己的努力,离不开自称耳聋的老人的鼓励,那你觉得这位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动笔把你想说的写一写。”在这种语言文字训练中,进步提升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老教授 我
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文题目
播放小提琴曲,老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却绝非易事。而一个被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将小提琴拉得精妙至极,这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谁的鼓励与关爱呢?板书课文题目:唯一的听众。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点带面,品读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文中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画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读一读。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几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带着感谢、称赞的感情。)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拉琴水平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3.老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动,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四、巩固课文,完成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抄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小提琴演奏家
鼓励 关爱 安慰 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