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9课穷人

名师说课稿

《穷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真情”为主题展开的。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此外,还通过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是教学目标设定为: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魁梧、撕破、心惊肉跳、”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在学法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披文入情,初识文脉

首先,我通过导入让学生回忆在自己脑中对穷人的印象,意在让学生对穷人产生同情之意,并让他们感受到穷人生活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课文埋下情的伏笔。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到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并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紧扣“情眼”,激情碰撞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便大胆地从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进行了“家穷”与“品富”的对比学习。

首先,让学生找到桑娜领养了两个孩子后心情矛盾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其内心的思想斗争、激烈碰撞。

之后,由“为何忐忑不安”为线索进行探究,了解正是由于她家的“穷之极”才会产生其内心的“情不安”。这样便顺理成章地来感受她家的穷,让学生通过动容、动情的朗读,感受其家的凄凉境地。经过学生的挖掘与朗读的“真情演绎”,学生对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马上话锋一转:“既然他们家如此贫穷,她为何还要收养这两个孩子?”让学生的情陡然一转,马上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自然地设身处地地从桑娜的内心出发,去揣摩她内心的想法。朗读的味儿也由犹豫慢慢转为坚定,体会到了“嗯,揍我一顿也好”的从容与坚决。心里怎会不对桑娜产生崇敬之情?接下来,探讨渔夫的说法与做法,感受其心之善便显得游刃有余了。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在学生与文本、与主人公进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接触之后,心里必定会对其有深刻的看法。于是我便设计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之后的感触,与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谈谈读了课文之后的启发,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得到人文的启迪。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品悟从中体会到桑娜、渔夫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穷人

善良

美好心灵

 

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心理活动了解人物品质。(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穷人》,它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有哪些认识?(学生交流这位作家的资料)

3.老师: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穷人》是他的一篇经典之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文中的穷人指的是桑娜、渔夫一家,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

2.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呢?让我们走进穷人的生活,感受一下。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验

1.读课文第1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文中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找出来。(忐忑不安)

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第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桑娜所想。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着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会忐忑不安。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含义。

四、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课文

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1.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

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桑娜一家生活贫困: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老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的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住处虽然简陋,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从中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联系课文补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_________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_________

(3)桑娜想:与其_________,不如_________。宁可_________,也要_________

再读课文第38自然段,读出感受。

3.引导学生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

1.把《穷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再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描写穷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穷人

    更穷

收养两个孩子

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通过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1.自由朗读课文,从第12自然段开始,读至文末。桑娜和渔夫的对话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

(1)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

联系课文体会。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她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这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的沉默带着试探性,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2)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

2.桑娜是怎么对渔夫说抱回孩子的事的?渔夫又是怎么说的?从渔夫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字表明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同时也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着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到创伤。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把自己的沉重负担完全置于脑后,可见其心地多么善良。

完成句子: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

与其_______,不如_______

宁可_______,也要_______

3.分角色朗读第1227自然段。

二、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可以提示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续写:

1.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2.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

3.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

4.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

5.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

6.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老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小组互相说自己的想象、构思,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

附例文:

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桑娜看着看着,突然无力地瘫坐在了一张椅子上,两手掩着脸,“我们……我们怎么办呀?你看,他们睡得多甜多香,脸上还露着微笑,可我们……拿什么给他们吃?要知道……”她再也说不下去了。渔夫走了过来,拍了拍桑娜的肩膀,“喂,别急,我来顶着。你我少吃一口饭,就能把他俩给喂饱了,好了,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第二天拂晓,渔夫迎着大雾出海了。桑娜望着渔夫远去的背影,把两手放在胸前,念道:“上帝啊!为了西蒙的两个孤儿,保佑他一帆风顺吧!”

板书设计

穷人

过程:等丈夫   看邻居,抱回遗孤   抚养孩子

品质: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